《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這為我們國有農墾企業又好又快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堅持以人為本,使人民群眾共建共享和諧社會,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的集中體現,是構建和諧農墾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作為國有農墾企業,我們應當全面貫徹落實好這個精神,加快推進和諧農墾建設。
一、堅持“愛、為、親、惠、安、富”的服務理念
構建農墾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愛、為、親、惠、安、富”六字理念。
愛職工理念:對職工發自內心的愛就是我們的政治立場和情感基礎,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辦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原則和力量源泉。
為職工理念:執政為民是黨的宗旨,為職工應當成為指導規范農墾言行的根本價值取向,應當成為我們加強農墾黨性修養的最高理想追求。
親職工理念:要時刻把職工群眾的冷暖疾苦掛在心上,想職工之所想,急職工之所急,與職工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把群眾職工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作為決策的第一信號和重要依據。
惠職工理念:就是要堅持職工利益高于一切的執政理念,讓全體職工最大限度地享受農墾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實惠,把職工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受益不受益作為檢驗農墾工作的唯一標準。
安職工理念:要幫助職工落實好各項減負及補貼政策,優化生態環境,推進安居工程,擴大社會保險,強化農業保險,做好來信來訪,抓好安全生產和扶貧救助等各項工作,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和順人心,創建一個安定有序、安居樂業的和諧場區。
富職工理念:富職工是硬任務,是考驗農場各級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硬指標,是提升職工群眾幸福指數、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二、選準切入點,是構建和諧農墾的關鍵
在構建和諧農墾的工作中,還必須選準以下三個切入點:一是選準工作的出發點。把職工群眾需要不需要、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作為領導決策的出發點;把職工群眾生產能力的提高、生活條件的改善、創造活力的激發,作為工作的著眼點;著力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著力改善職工群眾的生活條件。二是選準工作的著重點。要從實際出發,著重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干部,要換位思考,從群眾的生產、收入、上學、看病、環境條件等多方面去為職工思考、為職工分憂、為職工謀利。三是選準工作的歸宿點。要把農場新農村建設的投入過程變為廣大職工群眾受益得實惠的過程,把各項惠民成果按年度量化,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分解,并同農場的小康規劃目標、“十一五”規劃目標相對接,把各項惠民措施扎扎實實的推進并落實到位。
三、扎實抓好構建和諧農墾的重點工作
在選準切入點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扎實抓好幾項具體工作,這是構建和諧農墾的重點。
1、加快建設,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化進程
社會要和諧,首先要發展。農墾企業要堅持用先進裝備武裝農業、先進的科技支撐農業、先進的方式管理農業、先進的理念經營農業,成為引領農業發展的現代農業示范區。近幾年,農墾各農場全面推進各項改革,創新機制,狠抓管理,經受住了自然與市場風險的考驗,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順利完成了“兩田制”農業經營體制改革,農墾農場的土地經營收入大幅提高。通過建立“公司+基地”的經營模式,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提升了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效益,從而推進產業化升級,實現農場產業的現代化。
2、加強農墾的制度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要切實加強農墾企業的各項制度建設,加快農業發展。農場的“兩田制”農業經營土地改革已經到位,我們還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同時認真落實好農業稅費改革補貼資金的發放及各項支農惠農的政策,根據年度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身份田”“招標田”的承租價格,正確處理土地收益分配關系,推進農業綜合改革,促進農業不斷增效和職工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各類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近幾年,農場已爭取到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合作醫療政策,職工養老保險也趨于規范化管理,非職工也享受了“續保”和“參保”政策,切實解決了農場居民的后顧之憂,使農場各類居民的“養老”和“醫療”均有所保障,維護了農場的穩定。
3、弘揚“農墾”的創業精神,建設和諧文化
在“農墾”形成的過程中,孕育了包括由地域文化、兵團文化、知青文化、群眾文化和專業文化等多種文化。建設農場的和諧文化,必須積極借鑒這些文化的優秀成果,大力弘揚農墾的創業精神,并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促進農場的和諧文化體系建設,使其成為構建和諧農場的強大精神動力,成為農場人民思想道德規范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載體。要以誠信、創新為企業精神,以“創建和諧農場”為共同愿望,以“振興農場經濟、增加職工收入”為目標,創建更好、更新的農墾企業文化,幫助職工群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對黨和農場的信心,增強自主意識,唱響建設和諧農場的主旋律,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努力繁榮先進文化,將廣大職工群眾緊緊吸引在農場黨組織和農場的周圍。
4、完善社會管理功能,保持安定有序
創新農場管理機制,健全黨委領導、行政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農墾各級行政機關和部門要把行政工作的著眼點放在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優化行政組織機構,穩妥推進企社分離等各項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社區管理,整合行政管理資源,試行綜合行政執法,建立農場預警體系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長效機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保證人民群眾安居樂業,認真落實信訪條例,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建立困難群眾社會救助體系,以保持農場各項工作安定有序的開展。
四、著力處理好六大關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證
一是調整處理好國有農場與職工家庭農場的關系,處理好“統”與“分”的關系、職工增收與農場增效的關系,認真落實好農業稅費改革補貼、糧食補貼、種子補貼等各項惠民政策,保障職工群眾的正當權益;二要調整處理好加工企業與種植基地的關系,增強加工企業對種植基地的帶動和反哺能力,建立對植戶的扶持和服務體系,加大優質產品收購的力度,及時解決收購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三是調整處理好農業保險機構和糧農的關系,要進一步擴大服務范圍,提高保險條款的透明度,依據實際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