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鄭州“街頭小報”所構建的意義空間的解讀,分析其在都市街頭大行其道的深層次原因。“街頭小報”構建的意義世界,在我國轉型期的復雜社會現實下,成為文化層次和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選擇的精神麻醉劑和“解壓閥”。我國的新聞業遠沒有達到專業化的程度,缺乏新聞法規的規約,大眾報紙不能滿足各個群體的某些心理需求,這就給了“小報”的生存空間。
【關鍵詞】街頭小報 精神麻醉 解壓閥 新聞專業化
小報是以丑聞、體育、娛樂和私人生活為內容取向的,現代意義上的小報緣起于十九世紀的便士報和黃色新聞。“街頭小報”正是黃色新聞潮的極端表現,傾向于“完全小報”。
本文通過對鄭州市報攤和報刊亭的調查發現,小報幾乎遍布鄭州的報攤報刊亭,內容廣泛,種類眾多,質量良莠不齊。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政治軍事歷史類報紙。這類報紙熱衷于對中國周邊國情的炒作,對許多歷史事件的揭秘,對領導人隱私的挖掘,其內容多沒有經過核實,可信度和準確性很低。
2、法制情色類報紙。這類報紙圖片和標題多印成比較曖昧意味的粉色,以刺激裸露的圖片和聳人聽聞的標題來吸引眼球,內容低俗,充滿了各種性病藥品,少女迷情粉、手機監聽器、萬能鑰匙等廣告,此外假的征婚廣告、借孕廣告也充斥著版面。
3、綜合文摘類報紙。綜合文摘類報紙多選用其他報紙、雜志或者書籍的內容,版面豐富,能迎合各個閱讀群體,內容也較為正規,格調較為高雅,適合休閑閱讀又能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和信息,多是正規的出版集團主辦的,如《大河文摘報》、《大家文摘報》等等。
4、消費生活類報紙。這類報紙主要內容是非新聞性的時尚生活資訊,可以滿足居民時尚消費、了解購物信息和文化娛樂休閑等多種需求。
本文研究的重點是政治軍事歷史類和法制情色類等街頭小報。鄭州的街頭小報,同質性非常高,幾乎沒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同樣是政治軍事歷史類的小報,《探索發現》和《舊聞精品》除了內容上都是對歷史事件的再議論,對領導人隱私的揭秘,幽默故事,性藥品廣告等等之外,版面的設計和報紙的色調都非常相似,其他各種類型的報紙同質化程度也大致如此。基于這樣的認識,本文對鄭州街頭小報的分析,采用對個案話語分析uol1hutIXlJJWo6NZT6Rfg==的方法,以期能夠見微知著,對鄭州街頭小報乃至中國的小報現象背后的潛在隱喻做出分析。
街頭小報在都市的報攤報亭大行其道,長盛不衰的背后所隱喻的是小報能夠在某些方面迎合部分人的社會心理需求。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轉型的矛盾越來越集中。在急劇轉型的社會中,競爭的殘酷性和不確定性,給社會成員帶來心理焦慮和生活壓力。傳媒作為一個社會重要的溝通手段和意義構建系統,有化解社會心理問題的作用。小報正是作為一種具有麻醉效果的精神鴉片的角色出現的。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認為大眾傳播在潛移默化中,在受傳者不自覺的情況下客觀地起到了精神麻醉的作用。筆者認為,在社會價值觀多元,在心理和精神壓力普遍比較大的社會現狀下,小報構成的意義世界是人們生活中的一個世界,甚至是人們主動選擇的一個精神世界。下面以《舊聞精品》和《法制文苑》兩份不同類別的街頭小報做個案分析。
在一份《舊聞精品》中,分為懸案奇情、談古論今、史海春秋、塵封檔案、舊聞天地、奧秘新知、戰史解密、檔案密讀、奇聞精粹、舊聞萬象、情感生活、都市知音、開心一刻、法制關注、社會奇聞等版面,從其版面的設置上可以看出,其版面的取向都是獵奇解密類的文章,版面雖多,但類型單一,大部分都是關于舊聞歷史的再議論,如“民國疑案:汪精衛與蔣介石誰更有資格稱賣國賊”,或者對戰爭局勢的解密曝光類文章,如 “老兵回憶:曝光淮海戰役中解放軍的秘密武器”、“越南北光計劃:越軍的‘敢死隊’成了送死隊”,或者是對領導人家庭私人生活的曝光,如“毛岸英在板倉晨起誦詩長跪母親墳前淚水連連”。除了對歷史的獵奇外,占報紙版面很大一部分是當前社會的獵奇故事,如 “臺灣警察酒后進錯房與醉酒女同床共眠被控性侵”、“干部網上跟帖罵人系色狼被免職”、 “男子約會女網友賣掉親生兒子”等等。此外,還有部分版面是有色情意味的幽默笑話。從《舊聞精品》的版面內容可以看出,這一類型的小報,運用稗聞野史和當下社會的離奇故事,用追求感官刺激和愉悅的寫作手法,為讀者營造了一個沒有現實社會壓力的意義世界。對于其受眾來說,達成了選擇這樣一份報紙潛意識中所期待的目的——獲得精神麻醉,暫時忘卻不太如意的社會現實。
《法制文苑》是一份法制類的小報,主要有法制在線、法制時評、法制播報、法制提示、環球法評、法研動態、法學前沿、社會觀察、案件直擊、法界動態、社會與法等等版面,版面名稱乍看之下會覺得這是一份對于法制動態概括得非常全面的內容充實的報紙。實際上,其版面內容與版面名稱并不相符,五花八門的版面內容大體相似,主要是對當下社會案件的敘述和獵奇,如“老師猥褻學生,警方介入調查”,“三歲女童被醫院誤切甲狀腺,賠償70年付清”,“收到一封血淚求救信,就出6名受害少女”, “女記者采訪火災案被架走續:當事保安人員被開除”,“福建砍殺8名學童疑犯今日將受審,被控故意殺人”,“郴州官員貪污挪用住房公積金1.2億被執行死刑”等。這些報道雖然寫法不一,但是在事件的選擇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傾向——雖然在社會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但是最后的結果卻都是惡人有惡報,弱者或者好人有了一個較好的結局,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受眾在其營造的意義世界中獲得精神麻醉,把對現狀的不滿最后對歸結到對自己未來的美好結局的期冀上。此外,這類型的報紙,通過對聳人聽聞的犯罪、色情案件的描寫和對這種惡有惡報、好有好報的傳統觀念的一再強調,轉移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注意力,使得人們對社會公共事務更加疏離,從另一個角度使人們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精神解壓。
從對這兩份報紙及其所代表的街頭小報所營造的意義世界的分析可以看出,街頭小報作為一種大眾傳播媒介,其能夠存在的深層次原因是其迎合了當下社會的心理需求,扮演著特定群體的心理沖突的“解壓閥”或者說是“安全閥”的角色。社會學家科塞認為,“安全閥”是一種社會運行的安全機制,如果敵對的情緒通過適當的途徑得以發泄,就不會導致沖突,像鍋爐里過量的蒸汽通過安全閥適時排出而不會發生爆炸一樣,不僅有利于社會結構的維持,而且有利于促進社會良性運行,協調發展,消除心理緊張、排出不滿甚至敵對情緒,化解社會沖突。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存在都市街頭的小報,在無意中對它的受眾群體起到了“精神麻醉”和“解壓閥”的作用,緩解了這部分群體的緊張情緒和心理焦慮。小報的受眾主要是文化程度較低,經濟地位較低的城市游民和外來務工者,這部分群體占了中國人口很大一部分,這樣來看小報的盛行也就不足為怪了。
據《中國報業發展報告2007:創新成就未來》一書中統計,截止2006年12月底,中國共出版各類報紙1935種,其中,中央級單位出版報紙220種,占全國報紙總量的11.4%,省級單位出版報紙811中,占全國報紙總量的41.9%,地市級單位出版報紙850種,占43.9%;縣市級單位出版報紙54種,占2.8%。②我國已經成為報紙的出版發行大國,新聞事業在我國得到空前發展。我國有如此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報紙,為何低品位的街頭小報還能夠有著生存空間呢?這要歸于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我國的新聞業還遠沒有達到高度專業的程度。威倫斯基指出,一個職業轉變為一個專業,需經過五個階段:第一,開始努力成為專職或全日制的職業;第二,建立起訓練學校;第三,形成專業協會;第四,贏得法律支持以能自主掌管自己的工作;第五,專業協會公布正式的道德準則。③我國的新聞業沒有真正形成行業自我約束管理的體制和對于新聞業的專門立法,這就很難對街頭小報形成強有力的限制和職業道德上的規范,最嚴重的處罰也不過就是停報停刊,撤換一兩個編輯。
其次,我國的少數報紙呈現出低俗化傾向。南方某大型晚報某日的頭條和三條新聞標題是“起糾紛酒后殺死客戶”,“駕鏟車瘋撞致死8人”,“三車相撞11死2傷”,“神仙李一叫賣‘特訓’”,“偽娘劉著漸失“透明”;文藝副刊某天的頭條通欄文章標題是“與算命先生同居的日子(‘同居’二字做了放大處理)”,這并不只是個別報紙的特點,而是十幾年來大眾化報紙標題的比較普遍的表現樣式④。一些較大的都市類報紙受到較為嚴格的控制,而街頭小報基本上沒有明確的出版單位和編輯人,所以其內容更加追求感官刺激和聳人聽聞,編輯水平較低,但其趨向與大眾類報紙的趨向是相同的。
綜上所述,街頭小報構建了一個逃避現實壓力的聲色犬馬的意義世界,在我國轉型期的復雜社會現實下,成為文化層次和經濟地位較低的群體的精神麻醉劑和 “解壓閥”。由于我國的新聞業還遠遠沒有達到專業化的程度,缺乏新聞法規和規約,報業市場不能滿足各個群體的心理需求,這就給了小報以生存空間,對小報的風行有所遏制,促進新聞業的專業化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①林克勤,《西方報界的小報化思潮辨析》,《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3)
②《中國報業發展報告2007:創新成就未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③黃旦:《傳者圖像——新聞專業主義的建構與消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6
④陳力丹,《美國“黃色新聞”潮的中國啟示》,《新聞前哨》,2010(10)
(作者單位: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葉水茂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