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民主政治的發(fā)展,網絡問政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問政形式,在反腐倡廉以及民生問題的解決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網絡的虛擬性等固有特征也催生了網絡問政的一些弊端,影響了民主政治建設進程。本文著力于對網絡問政的理論解析、現狀分析以及前景展望三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促進網絡問政的更好更快發(fā)展,同時希望網絡問政能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網絡問政 發(fā)展現狀 前景展望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民主政治進程的加快,網絡問政正以其獨特的影響力成為公眾參與政治生活的一種新形式。在今年的兩會中,有不少地區(qū)將網絡問政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網絡問政已經成為溝通政府與公眾的橋梁。
一、網絡問政的理論解析
網絡問政,就是政府通過互聯(lián)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從而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在此,筆者從傳播學角度和民主政治層面對網絡問政做進一步的理論解析。
?。ㄒ唬﹤鞑W角度
從傳播學角度來看,網絡問政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信息傳播與交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網絡充當了媒介的角色,成為連接政府與公眾的橋梁。
與一般的傳播過程不同,在網絡問政過程中,政府并非絕對的傳播者,而公眾也非絕對的接受者,二者的角色是互換的。一方面,政府通過網絡發(fā)布信息,廣泛匯集民智,實現科學民主決策,同時保障公眾對政府的監(jiān)督,政府成為此過程的傳播者;另一方面,公眾通過在網上發(fā)表自己對于一些社會問題的意見和看法,這些民意通過網絡這一媒介傳給政府,成為政府了解民情、體察民意的重要手段,從而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公眾于是成為此過程的傳播者。因此,網絡問政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政府與人民進行雙向互動的過程。
?。ǘ┟裰髡螌用?br/> 從民主政治層面看,網絡問政是網絡與民主政治實現對接之后為民意表達機制創(chuàng)造的一個新鮮、便捷、低廉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公眾可以實現對政府的監(jiān)督、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從而有效地保障自己的民主政治權利;政府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及時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民主是一種價值理念和公民權利,民主本質上是民眾和公共權力之間的一種互動,民主是一種利益均衡機制和對權利的制約機制。”①這一點與網絡的互動性特征不謀而合。網絡與民主政治的對接極大地拉近了政府與人民的距離,從而更好地推動民主政治的良性健康發(fā)展。
二、網絡問政的發(fā)展現狀
2007年6月,重慶市委市政府就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qū)建設通過互聯(lián)網向全球“問計求策”,開中國省級行政區(qū)網絡問政之先河,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時隔一年,胡錦濤總書記通過人民網與網友在線交流,問候網友、傾聽民意,指出互聯(lián)網是“做事情、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一個重要渠道”,從而開啟了中國從黨內民主到人民民主的一個嶄新時代。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和網絡的普及,網絡問政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問政形式。越來越多的普通老百姓開始喜歡用網絡來表達自己的呼聲,而政府官員、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也將目光轉向網絡。政府官員通過網絡傾聽民意;人大代表通過網絡采集基層選民意見建議形成議案向人大提交;政協(xié)委員通過網絡獲取群眾的意見和呼聲。因此,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得以解決,我國的民主政治正朝著一個嶄新的方向邁進。
然而,網絡是把雙刃劍,使用得當可以造福人類,但如果使用不當它同樣會危害社會,網絡問政亦是如此。在現實生活中,網民的素質、政府領導的重視程度等都會影響到網絡問政的發(fā)展,因此網絡問政在實際的操作中也產生了很多弊端。在此,我們分別從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對網絡問政發(fā)展現狀進行分析。
?。ㄒ唬┓e極方面
1、政治領域:拓寬了公民參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