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代婦女報刊對于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尤以《女報》為前沿,1902年5月8日,陳擷芬在上海創辦了《女報》,這是由女子創辦的最早的宣傳反清革命的婦女刊物。后期改名《女學報》。本文通過對《女學報》在公眾、公共輿論以及公共媒介三個方面發揮的作用進行分析,探討《女學報》對于近代婦女解放運動產生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女學報》 公共領域 婦女解放
所謂的婦女報刊即是指那些由婦女自己創辦、發行并集中以婦女為主要讀者的報刊。婦女報刊自1898年誕生以來,就成為婦女們爭取自身解放的平臺。中國近代的婦女報刊作為專為婦女自由發表意見的公共領域,對喚起婦女的覺醒,爭取民族的解放,推動社會的變革起到了宣傳鼓動的作用。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婦女報刊是1898年7月在上海創刊的《女學報》。該刊為旬刊,主筆有裘毓芳,康同薇等等,由上海女學會創辦,以提倡女學、女權為宗旨。其后陳范之女陳擷芬又在上海創辦了《女報》月刊,由《蘇報》館代為發行。此后,隨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風潮的高漲,從1902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婦女報刊迅速發展到26種。從1912年到1913年,全國創辦了14種婦女報刊。①正如戈公振在《中國報學史》一書中說:“其時提倡女學與女權者,乃光緒二十八年在上海出版之《女報》,為《蘇報》主人陳范之女擷芬所創辦。”
而公共領域這一概念最早見于1962年哈貝馬斯的論文《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他認為:國家和社會之間可以存在一個公共空間,市民們假定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自由言論,不受國家的干涉,這便是“公共領域”。這種領域可以借助報紙、刊物等大眾傳播媒體而存在,與此同時,媒體自身也將成為公共領域的一部分。?報刊作為大眾傳媒的一種形式更是擔當著公共領域的作用。
綜合分析哈貝馬斯對于公共領域的定義我們可以總結出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有三個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