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黃天鵬是我國第一本新聞學術期刊——《新聞學刊》的創辦人。研究他的編輯思想,要全面考察其新聞從業經歷尤其是編輯經歷,以及當時的社會文化狀況對其思想形成所起的作用。本文在研究黃天鵬所辦新聞學刊物和其所撰的新聞學著作的基礎上,結合其在《時事新報》的編輯經歷、留學日本的經歷等,闡述黃天鵬新聞編輯思想的形成及發展過程。
【關鍵詞】黃天鵬 《新聞學刊》 編輯思想
黃天鵬,我國現代著名新聞學者。1925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學報學系。當時,著名新聞教育家徐寶璜擔任該系主任。由于黃天鵬好學善思,尤其對新聞學科情有獨鐘,遂成為徐寶璜頗為賞識的學生。1927年1月,黃天鵬發起成立了北京新聞學會,主編會刊《新聞學刊》——我國第一本純粹新聞學術刊物。1928年8月,北京新聞學會又出版了《新聞周刊》,仍由黃天鵬主編,附在北京《全民日報》發行。1928年,黃天鵬主編北平《全民日報》副刊《新聞周刊》。同年到上海任《申報》主筆,《時事新報》副刊《青光》主編。1929年初,黃天鵬將原《新聞學刊》改組擴大為《報學雜志》,銷量增數倍。1930年,其任復旦大學新聞系教授,兼任滬江大學等校新聞系教授,一邊從事教學,一邊進行學術研究。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黃天鵬先后撰寫出版了《天廬談報》、《中國新聞事業》、《新聞文學概論》、《新聞記者的故事》、《新聞記者外史》、《怎樣做一個新聞記者》、《新聞學入門》、《新聞學概要》等書籍。主編出版了《新聞學刊》、《新聞周刊》、《報學雜志》等雜志。整理出版了論文集《新聞學名論集》、《新聞學論文集》、《新聞學刊全集》以及整理出版了演講集《新聞學演講集》。
一、編輯思想的核心——發展新聞學術、普及新聞學
在《新聞學入門》一書中,黃天鵬解釋了自己緣何走上新聞事業之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為了滿足自己求知求新的欲望,他毅然決定做一名記者。在走上新聞之路后,他發現自己所從事的報紙和上海報紙之間有差距,同時又覺察到上海報紙和日文報、英文報之間有差距。“于是我便起了研究的心情,而知道有新聞學這一門的學術”。①在徐寶璜所著《新聞學》一書的啟蒙下,黃天鵬開始對新聞學有了模糊的印象。繼而又發現,自己所從事的新聞工作和理論之間離得太遠,于是,他萌生了發展新聞學術的思想,并希望通過這一途徑達到改進新聞紙的目的。
1、創辦期刊,發展學術
1927年1月1日,由黃天鵬和他故鄉的幾位同志一起組織的純粹的新聞學術團體——北京新聞學會。其簡章明確規定:學會是“由對于新聞事業有志人士所組合純粹學術團體”,學會“以研究新聞學術,發展新聞事業為宗旨”。②北京新聞學會還出版《新聞學刊》,“發行期刊,專以提倡此(新聞)學為事者,前此尚聞乎其未有也,有之則自新聞學刊始。”③
當時,為《新聞學刊》撰寫學術論文的有知名學者與報業活動家,如徐寶璜、邵飄萍、戈公振、胡政之等人。黃天鵬本人也為《新聞學刊》的發展付出了諸多艱辛,親自撰寫文章十余篇。這些學者與黃天鵬一起“于新聞學上各問題,條析縷分,竟委究源,務使其為學術化”。《新聞學刊》以高質量的論方博得了“社會之歡迎”,發行不到一年,“不脛而走,留心斯學者,爭手一編,以資研究”。④
1928年初,《新聞學刊》問世一年,黃天鵬便在《民國日報》主編了一個姊妹雜志《新聞周刊》。“《新聞學刊》周期較長,重點在‘學’;《新聞周刊》周期較短,于‘學’之外‘并重于新聞之報告,所謂新聞之新聞者是也’。”⑤《新聞周刊》出版四期后因故停刊。
1928年底,黃天鵬又將《新聞學刊》擴版改稱為《報學雜志》。該刊于1929年3月創刊,由上海光華書局印行。
黃天鵬主編的這三本雜志,成為我國新聞學術運動的中心刊物,同時也是我國最早一批新聞研究的專門刊物。除FO9iAYQ56+zIznHzvgRq2XSEioHf/s+mKDZHxRLMwes=了主編這三本雜志外,黃天鵬為發展學術,普及新聞學還做了很多整理的工作。“論著散文報章新志,日就散佚湮沒,其中不乏可存之作,殊負前賢之修,愛應同文之求,粗就行俊所積,選輯《新聞學論文集》。”⑥《新聞學論文集》匯集了當時散見于報刊上的有關新聞學的文章和論文。在這之后,黃天鵬又陸續整理了《新聞學名論集》、《新聞學刊全集》、《新聞學演講集》等。這些著作的出版不僅為普及新聞學作了很大貢獻,為當時的新聞愛好者提供了學習的素材,同時又為今人的研究作了資料整理的工作,留下了寶貴的素材。對了解當時新聞學界的各種觀點,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出版新聞學專著,普及新聞學
在讀過日本人松本君平的《新聞學》和美國人休曼的《實用新聞學》后,黃天鵬對新聞學已經有了相當的認識。并把自己讀書的心得和意見寫成了一本小冊子《新聞與新聞記者》(《天廬談報》最初的藍本)。這是20世紀20年代初黃天鵬從事新聞學著述的處女之作。在這之后的五、六年,黃天鵬潛心研究學術,服務報館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于是,對暮氣沉沉的新聞界下了改革的決心。“我又覺得要從根本的改革,那非先提倡學術不可,非使他們知道改革的意義不可”。⑦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黃天鵬先后撰寫出版的的書籍有:《中國新聞事業》、《新聞文學概論》、《新聞記者的故事》、《新聞記者外史》、《怎樣做一個新聞記者》、《新聞學入門》、《新聞學概要》。在《新聞學概要》中,黃天鵬強調了普及新聞學的重要性,他指出“新聞學誰都有研究的必要”。在這里,黃天鵬已經意識到國民應該具備一定的新聞素養,人人都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新聞學知識。因此,在這一時期,黃天鵬致力于新聞學專著的出版,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當時,中國市面上流通的所有新聞學著作中,僅黃天鵬一人編著的就有十幾種,數量十分可觀。用他自己的話說,“總計中國所有新聞學書廿余冊中,我卻編著了十幾種,現在市場上流通的,經過我手制的占了十分之八,在量上自然可觀,而質上我是十二分的慚愧,沒有什么有力的貢獻,不過在沉寂的新聞學界能夠引起國人的注意和認識,而發生了研究的興趣,這一點我是引為自慰的。”⑧他用實際行動來實踐自己發展新聞學術,普及新聞學的決心。
二、首創報紙一版為要聞版
1928年底,黃天鵬在滬主持《申報》要聞筆政。1929年夏,黃天鵬應邀出席在日本東京召開的國際新聞學術會議,會后留學日本,成為我國第一位學習新聞學的留日學者。留日期間,他不僅勤于筆耕,寫作了《中國新聞事業》和《新聞文學概論》,同時目睹了日本新聞事業的發達,得到許多精神上的鼓舞。“這個時期東鄰新聞學術的興盛,新聞事業的發達,給我許多的鼓勵。我覺得以彼例我,中國新聞事業的確是最有希望,最有可為的大事業,只期待著我們來發展,我們去努力。”⑨在當時,日本新聞事業較我國的更為發達,新聞學術發展也更為蓬勃。黃天鵬不僅學到了先進的新聞學理論知識,同時,也有志于“以彼例我”,發展中國的新聞事業。
1930年秋,黃天鵬回到上海。因為其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經驗,黃天鵬被聘為《時事新報》的通訊部主任,以函授方式訓練該報分散于全國各地的通訊員和記者。在培訓通訊員和記者的同時,他想方設法對《時事新報》的版式進行革新,以盡可能的吸引讀者。在此之前,中國報紙第一版的內容編排是隨意的,既有重大新聞,也有一般時事,還包括聲明、啟事、廣告等方面的其他內容。因此,黃天鵬將其在日本所學到的先進的新聞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借鑒日本報紙的版式在我國首次將第一版改為國內外及地方要聞版,使讀者一拿起報紙,就對當天的國內外要聞一目了然。這一革新,使《時事新報》煥然一新,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⑩
參考文獻
①黃天鵬:《新聞學入門·我從事新聞學術運動的經過》[M].上海光華書局,1933:72
②黃天鵬:《新聞學刊全集·北京新聞學會紀略》[M].上海光華書局,1930
③④黃天鵬:《新聞學刊全集·吳(貫因)序》[M].上海光華書局,1930
⑤黃天鵬:《新聞學刊全集·新聞周刊發刊詞》[M].上海光華書局,1930
⑥黃天鵬:《新聞學名論集·新聞運動之回顧》[M].上海聯合書店,l930
⑦⑧⑨黃天鵬:《新聞學入門·我從事新聞學術運動的經過》[M].上海光華書局,1933:74、76
⑩黃羨章:《潮汕民國人物評傳·黃天鵬——我國現代新聞學的勇敢拓荒人和默默耕耘者》[M].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作者: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學專業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