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的發展、媒介技術的進步、傳統硬性廣告在發展中日益暴露的弊端催生了植入式廣告的粉墨登場。然而,過分追逐經濟利益導致各類違背植入式廣告原則的藝術節目紛紛出現,并為觀眾所詬病。廣告界人士認為,植入式廣告的發展必須遵從其隱形性原則。筆者認為,過多的強調植入式廣告的隱性原則,必然會把植入式廣告帶入另一個錯誤方向:置廣告效果于不顧,背離植入式廣告最終的目標。
【關鍵詞】植入式廣告 隱形性 弊端 廣告效果
植入式廣告,又稱植入營銷或隱形廣告,從產生到現在已歷經80多個春秋,是指將產品或服務標志及內容通過創意策略性的融入影視劇、綜藝節目等藝術載體中,其特征是通過巧妙的藝術手段融入節目內容,既讓觀眾滿足影視觀賞的需求,又能讓他們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記住產品或服務品牌名,使植入式廣告不知不覺地對觀眾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進而給投資方帶來收益。
最早的植入式廣告可以追溯到1929年放映的卡通片《大力水手》,主人翁大力水手波比大談吃菠菜的好處,賣力為菠菜做宣傳,這是最早的植入式廣告。上世紀70年代后期,許多產品或服務企業開始大量的免費為節目制作方提供產品,作為節目背景道具、演員道具,或被人物對話所提及。而真正使得植入式廣告獲得突破性進展的是1982年出現在美國,由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E·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