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些過去未曾凸顯的矛盾和問題,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出現了一系列突發的公共事件和危機。本文主要通過案例分析和文獻資料的綜述,研究大眾傳媒作為“第四種權力”在我國的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所發揮的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大眾傳媒的正確導向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大眾傳媒 公共危機 危機管理 雙重性
一、大眾傳媒在公共危機管理中的積極性
在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大眾傳媒可以向黨和國家或危機管理機構反應民意社情,向公眾提供災難、危機預警信息,通過滿足公民的信息需求,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
1、監督功能
大眾傳媒監督作用發揮的程度直接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情況。輿論監督是指公眾通過輿論這種集合性意見形態,對各種社會組織和其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公眾人物(包括著名記者)自由表達看法所產生的一種客觀效果。在公共危機發生前期,大眾傳媒有預警和監視作用,對各種社會問題具有特殊的敏感性,能及時發現誘因,并能有效促使公共部門采取措施把潛在的公共危機毫不留情地扼殺在萌芽狀態,從而避免危機升級,造成重大損失。
2、緩沖功能,即“社會減壓閥”
輿論緩釋是指為了保證社會組織和個人能夠將以往積聚的一些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情緒在合法的前提下得以宣泄釋放,使他們的觀點意見得以表達,以此減輕或消除不滿或敵對情緒,從而保護這部分群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和正常社會關系的一種輿論調控范式。
大眾傳媒在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正確實施傾向性傳播,從負面事件中報道正面新聞,對一些產生誤會和歧義的信息及時解釋,可以有效地緩解社會壓力,平抑人們的偏激情緒,培養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增強社會的凝聚力。
3、博弈功能
大眾傳媒與公共部門是一種合作博弈的關系。大眾傳媒保持“形式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