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在國家圖書館第一次看到臺灣出版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洛·梅的《焦慮的意義》中譯本時,真有如獲至寶之感,翻看一下午之后,終于抵不住誘惑,忍痛花了一百多塊將全書復印帶回家,從此裝訂成兩大本的《焦慮的意義》成為我案頭的常備書。然而原書是繁體豎排版,翻閱起來殊為不便。后來看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規模頗宏大的《羅洛·梅文集》,卻獨缺《焦慮的意義》,一直深有遺珠之憾。近日,偶從網上發現這本書已由廣西師大出版社引進臺灣版權在內地出版,而且采用的同是朱侃如譯本,于是立即購得一本,隨手翻閱,感覺裝幀與印刷均屬上乘,注釋也由尾注改為腳注,更便于閱讀,唯一缺憾是字體太小,雖略省紙張,卻費目力,不如臺灣版字大疏朗看得悅心悅目。
羅洛·梅(Ko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