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氣氛活躍的課堂能使學生愉悅高效地學習,當遇到課堂氣氛沉悶的班級,不要抱怨,認真反思,找出學生不愿舉手發言的原因有:不良的班風、學生的自信心缺乏、師生的情感交流少,以及對學生的評價不當。并針對每個原因找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讓學生找到積極參與的樂趣。
關鍵詞:情感交流;自信心;評價
在教學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同樣一節課、同樣的上法,在不同的班級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在課堂氣氛活躍的班級它是一節生動有效的互動課,而在課堂氣氛沉悶的班級,卻可能變成一節乏善可陳的獨白。前些日子,我就遭遇到了課堂冷場的尷尬局面。課后,我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認真分析學生不愿舉手回答問題的各種原因,并針對每個原因找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與班級風氣有很大的關系
一個班級整體的風氣,對每個學生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松散、懈怠、不求上進的風氣下,發言同學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或議論,同時,學生個體思維也容易產生惰性,久而久之,整個班級也就變成了一潭死水。
一個班級風氣的好壞與多種因素有關。(1)班委成員是否正直、積極向上、有一定的影響力,這直接關系到班級風氣的好壞。好的班委在各方面都能給同學們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給班級帶來正氣。所以,班主任老師對班委成員的選拔任免都應是非常謹慎而為的事。(2)學生能不能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是影響班級風氣好壞的重要因素。中學生正處在道德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對于美與丑、善與惡、正確與錯誤的界限劃分不清楚。例如:把懶惰、不愛學習視為瀟灑;把不遵守紀律、頂撞老師視為敢作敢為等等。對于這些錯誤的認識,老師都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
班級風氣不良的因素很多,每一名任課老師都有責任花點時間和心思,有意識地去發現滋生班級不良風氣的原因,并及時地將不好的苗頭和現象消除扭轉。只有任課老師與班主任齊抓共管,良好的班級風氣才最有可能形成。
二、與學生自信心缺乏有關
從心理學角度看,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定的表現欲望,可他們為什么選擇了沉默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們對所要回答的問題沒有充分的把握,擔心說得不對,因而怯于表達。對此,我們可采取以下措施:(1)討論時小組內部要做到分工明確。要確定中心發言人、記錄員等,有了自己的任務,自然會充分地參與到討論中來,對問題討論分析的透徹了,自信心也就建立起來了。(2)老師適當參與小組討論。老師在巡視小組協作學習時,如果發現有的小組討論存在困難,應參與進去,適時點撥,引導討論深入進行下去,從而得出問題的答案,引發小組成員的信心。(3)提前確定小組在全班交流的發言人,這樣可以避免相互推諉情況的發生。例如,我們在進行小組交流展示這一環節時,一開始每個小組沒有確立發言人,提問時,同學之間互相推諉,草草回答,或者是愛積極發言的同學就老是這么一兩個人,其他人事不關己、得不到鍛煉的機會,積極性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發言人要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這樣每個同學都可以得到鍛煉的機會。
三、與師生的情感交流有關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從改善師生關系開始。教師要有一顆尊重學生,熱愛學生的心。(1)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應當真誠且富有耐心。當學生meEDNd9nF+glmyVEOQcdsmaLc3saUSCRV8n+4X8o6hQ=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眼睛一定要注視學生,眼神要充滿鼓勵,同時還要認真傾聽,理解學生表達的意思,不要隨意打斷或終止學生的發言;(2)課后多與學生溝通。個別談心是師生溝通的重要渠道。教師要躬下身來,態度親切自然地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走進學生的心靈,在愉悅的師生交往中,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期望。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師生的情感,也有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
四、與對學生的評價不當有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過多地注重學生知識掌握的效果,卻往往忽視對學生學習熱情的評價贊美,長此以往,就難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學生尤其如此,鼓勵和贊美是學生對老師最美的期待。因此,(1)老師應以真情實意、理解尊重為前提對學生的表現予以中肯的評價。對于課上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學生,要及時贊賞;對于回答錯了的學生,有時候會招來大家的嘲笑,老師一定要堅決制止這種現象的發生,讓學生正確對待錯誤,尊重同學,并從思維方式、態度勇氣上加以肯定;當學生對發言猶豫不定時,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敢于表現自己、展示自我。在語言表達上,要盡可能地富有激情和幽默感,既不要言過其實,又不要不置可否。單調的“很好”“不錯”等簡單用語的泛濫使用,只能使評價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2)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如: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這節課覺得自己在參與交流,主動探索方面做得不錯的請舉手(或站起來)。”這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一節課的參與狀態進行反思,還能讓學生體驗積極參與的自豪感。
課堂“冷場”的原因,可能各種各樣,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會各不相同,但無論怎樣,我們都不要單純地抱怨學生,因為它于事無補,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者單位 山東省威海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