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中職學校生源素質下降,而內科學涉及面廣,內容繁雜,教學難度大。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與特點的不同,合理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系統講授法、啟發式教學法、病例導入法、情景模擬教學法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內科學;教學方法;運用
內科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實踐性很強,涉及面廣,內容繁雜,涉及許多的相關基礎學科。近年來,中職學校生源素質下降,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中職生在校時間為兩年,基礎課被壓縮,學習內科時間一年,因內容多而出現學習時間相對不足的現象。面對如此龐大而繁雜的一門學科,單一的教學活動不能滿足完成整個教學的需要,并且使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因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學當中根據教學對象、教學內容與特點的不同,合理采用多種教學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系統講授法
這種形式的教學方法一般適用于文字深奧、內容抽象、概括性強、學生從未接觸過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如第一章節的《緒論》以及各章節的基本概念,如心衰、呼衰、腎衰、腦出血、腦血栓、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等,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時,一定要抓住重點,詮釋難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講解,盡量化深奧為淺顯,把抽象化具體,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從而牢固掌握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概念,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實踐中,教師素質是影響系統講授法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的知識結構、臨床經驗以及表述能力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很大:另外,授課教師必須經過系統規范的教育理論和實踐培訓,實際操作有一定的難度。
多年來,筆者一直從事醫士專業、護理專業的《內科學》《內科護理學》《診斷學》學教學工作,為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長期從事臨床工作,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合理的使用這種傳統手段也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啟發式教學法
這種方式一般適用于學生曾經接觸過的或能用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來解釋的較深奧的內容,如疾病的病理、發病機制等。經教師的適當點撥、啟發,學生就能領悟、掌握。如在學習肺炎球菌肺炎的發病機制及病理時,給學生列出3個問題:(1)肺炎球菌是怎樣在肺部致病的?有何病理特征?(2)肺炎球菌性肺炎為何呈葉或段分布?(3)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病理過程分為哪幾期?經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病理學知識,輔以必要的掛圖,最后學生多能得出答案。(1)肺炎球菌不產生毒素,因而不會導致肺組織的破壞,炎癥消退后肺組織能恢復原來完整的結構;肺炎球菌致病主要靠莢膜的侵襲作用,引起肺泡壁水腫,血漿、紅細胞及白細胞滲出到肺泡內。(2)炎癥呈肺葉(段)分布主要是含菌的滲出液通過Cohn孔向整個肺葉(段)擴散。(3)肺炎球菌性肺炎有四個病理分期,即充血水腫期、紅色肝樣變期、灰色肝樣變期、消散期。通過這種方式的認識,使學生認識疾病的本質,為進一步的學習,即如何運用病理和發病機制解釋臨床現象打下堅實的基礎。
啟發式教學法在解決疑難、能力培養和思維培養方面比傳統教學有明顯優勢。學生之間的討論與爭辯,讓學習變成了一種團隊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與人交流的技巧。
三、病例導入法
生動的病例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有利于學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點引入相關真實病例或模擬病例,并設置反映重點和難點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例如,在學習急性左心衰時導入以下病例:一天半夜2點鐘,急診室來了一位65歲的老人,男性,因突然出現呼吸困難1小時后入院。既往無類似病史。查體:BP230/13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