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黨認同的概念和特點
1.政黨認同的概念
政黨認同是政治認同的一種,是政治主體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對政黨所產生的一種思想、情感和意識上的歸屬感,是其對政黨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應和行為表達。它是在政黨政治生態下,必然產生的一種社會政治現象。它的產生、發展與衰亡,反映了政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調整自身與環境的互動與溝通,折射出政黨的興盛與衰亡。而中國共產黨的政黨認同概念則可以表述為:政治主體在政治及社會生活中對處于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所形成的思想、情感和意識上的歸屬及行動上的支持。
2.政黨認同的特點
作為認同的一種,政黨認同具有認同的一些基本特征:社會性、多元性、層次性和相對穩定性。
政黨認同的社會性顯示出政黨與社會(選民、黨員)的關系。政黨與社會的關系是政黨政治的基本關系,它深刻地影響著政黨的生存發展,決定著政黨活動的成敗。執政黨能不能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相連、生死相依的關系,不僅取決于執政黨能不能始終堅持她的根本宗旨,而且在相當的程度上取決于采用什么樣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如果執政方式與領導方式不科學就可能影響執政黨的執政效能,進而損害黨與社會的關系。在民主的政治結構中,政黨居于國家與社會之間。一方面,國家權力屬于人民,人民通過政黨去控制國家權力,實現民主政治;另一方面,國家通過政黨與社會連接,與社會實現互動。從而使得政黨對國家和社會都發生影響,是民主政治中不可缺少的政治機制。
政黨認同的多元性表現在認同客體的多元性上。政黨認同的客體主要有三個層次:認同政黨政治,認同某種政黨制度,認同某一政黨。狹義的政黨認同是指最后一個層次。認同某一政黨制度就是在認同某政黨政治的前提下,對于某一政黨制度的一種體認與偏好。然后,通過認同該黨的政治意識形態、政黨組織、政治綱領、政黨領袖、執政績效等來認同某個政黨,并通過政治認知、政治情感、政治評價以及參與投票或者自覺地遵守政黨的章程、擁護黨的領導等政治行為體現出來。
政黨認同的層次性,主要包括情感、動機、認知、評價和行為五個層次。一般而言,這五個層次是遞進的。有很多的西方學者認為政黨認同是一種非理性的行為,而更多的是出于情感。研究表明目前我們國內的政黨認同,特別是黨員這個群體的對共產黨的認同在動機上具有很強的功利性。
政黨認同具有相對穩定性,從最根本的意義上來講,認同反映了行為主體在與環境的互動中所體現出的認知、動機、情感、評價和行為相對同步性。政黨認同是在某種動力需求的基礎上,經過對政黨的長期的感知、情感體驗、反復強化而形成的。就政治行為主體個體而言,認同一旦形成,便可成為構成個性的一部分,從而具有穩定性和持久性,并在行為反應模式上表現出規律性,這不僅是個性使然,而且有利于個體適應政治系統。
二、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的路徑
1.加強黨內民主,以黨內民主促人民民主,是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重要手段
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是互相依存與促進的關系。黨內民主不僅是我國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整個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和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離開了黨內民主,人民民主難以有實質性進展。同樣,黨內民主也離不開人民民主。2010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并通過《關于黨的基層組織實行黨務公開的意見》。黨中央以文件的形式,在黨的基層組織推行黨務公開,這不僅是增強黨的基層組織生機活力、推進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客觀需要,而且也向社會公眾傳遞了一個積極的信號:通過“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路徑,加快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和發展的進程。這對于增加民眾對執政的共產黨的認同,鞏固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提高執政績效,滿足公眾的利益需求是鞏固共產黨執政認同的根本途徑
利益的滿足是認同產生的關鍵要素。正如鄧小平所說,“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革命是物質利益基礎上產生的”。我黨作為當前我國主要的政治管理主體,要獲得人們的認同,也必須滿足人們的需求。那么,如何滿足人們的需求呢?最直接的就是通過完善執政方式、構建體現公平正義的執政規則程序、提升廣大領導干部的素質等途徑,來提高我黨的執政績效,因為執政績效自身其一是人們評價我黨執政的一個重要參考因素,其二直接決定著我黨滿足人們需求的能力。
3.網絡是團結人民、凝聚人民,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重要工具
過去在傳統的模式下,民眾要體現對公共權力的控制、掌握、訴求等,主要通過政黨組織一層一層反應,可能三天得不到消息,半年沒有任何音信,一年以后依舊如故。但網絡出現以后,只要上網,你的觀點,人家想看,可以馬上知道,不但你這個地區的人知道,全世界都有可能知道。政黨起的是代表作用,網絡起的是表達作用。對群眾而言,既然網絡速度如此之快,為什么非要通過政黨呢?長此以往,政黨有被擠到一邊去的危險。所以說,要長期執政,要牢牢地站住執政地位,始終成為人民代表,就要充分地研究網絡的規律,駕馭它、利用它。這樣,網絡就成了團結人民、凝聚人民、鞏固執政地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作者單位 山西省長子縣委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