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是在對心理品質教育教學實踐的基礎之上,依據新課程教育教學的要求,歸納總結出來的。在體驗式教學實踐研究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主體性在和諧的師生互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課堂氣氛在愉快的交流中變得親切自然,學生對知識的把握和理解在不知不覺中的體驗中自然生成,教師的個人意識與素養也在整體運行中不斷提高。下面是我在課題實踐過程中的一些認識與體會。
一、更新觀念,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備課中以及課堂上針對學生的發言、表現靈活調控的能力上。學生一改過去被動接受的狀況,直接參與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二、努力營造愉快、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1.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感渲染中體驗生成
品德教育如果只憑教師的說教是蒼白無力的。教學中,通過講述一個故事、播放一段音像資料、表演一段小品等教學情境的創設,發揮情感體驗在思想品德課中的作用,使學生在情感上受到渲染,以情動情,以情導行,在心與心的碰撞、心與心的交融中得到強烈的共振和認同,從而使德育在心靈深處得以升華。
2.設計課堂討論,使學生在討論中探究體驗
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點燃的火把。”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要面向學生,面向生活,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通過展現教學情境,創設教學情節,營造一種特定的教學氛圍,以喚醒學生的激情,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
3.組織社會實踐,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感悟
《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我在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在親身體驗與實踐活動中構建知識,感悟人生,培養能力,樹立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
三、優化師生關系,用充滿活力的課堂來促進學生的體驗發展
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這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策略。教師應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教學方式和適應學生特點的學習方式,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業務水平,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創造教材。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基本功可以為課堂教學平添幾分神韻,讓學生心存對你的感動,和諧的師生關系將越來越密切。
綜上所述,在體驗式教學實踐的活動中,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積極探索;是營造支持學生積極學習的心理氛圍,并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有益評價。教師不只是面向學生的說話者,更是體諒學生的傾聽者。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仍在繼續,還需要教師不斷地思考,用我們的思考來打造學生需要的課堂,用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來促進學生的道德發展。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