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課改的推進,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教學是一份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離不開專業理論的指導。由于其鮮明的實踐特點和實踐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師中開展案例研究,并在教師之間交流、分享,具有經濟實用、便捷及時、源于實踐、指導實踐的特點,比較切合廣大教師的實際情況,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開展案例研究的意義
1.案例研究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
在教師職業生涯中,會有許多困惑和喜悅,會經歷許多解決教學矛盾的深刻體驗。用案例的形式記錄下來,實際上是對教學生涯中閃光點的記載,是一份美好的回憶。更重要的是,通過案例研究,可以反映一個人克服困難的思維、方法和過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師深刻認識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案例反映的是教師頭腦中印象深的、感到迷惑不解的事實材料。這些事實材料常常是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對這些事實材料的梳理過程,實際上是在幫助教師強化對這些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的認識。
3.案例研究可以促進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專業水平
教學案例記錄的是教師的思考,留下的是教學工作中的“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等問題,這個過程實際上是教師對工作的回顧、反思、評點和分析,從而極大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4.案例研究是教師分享經驗、加強交流的一種有效方式
案例以書面形式反映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促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共享的經驗。案例研究也使其他教師思考同樣的問題,假如我面臨類似的問題,該如何處理。
5.案例研究可以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
案例的素材來自于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這些問題和困惑是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案例研究,啟發廣大教師思考同樣的問題,面對相同的困惑,有助于集思廣益。
二、開展案例研究的特點
案例研究的特點是要讓教師感受到“花小力氣,有大收獲”,實現“以小見大”。
1.以小見大,經濟實用
應該說,廣大教師在工作實踐中,頗有價值、有意義的“案例”可謂“俯拾皆是”。一句導語,一行板書,一個問題,一種表情……無所不在,無時不在。所以,教師進行案例研究可謂“左右逢源”。再也不會像過去寫論文那樣為尋找一個題目絞盡腦汁了,再也不會擔心教學研究會耗費大量的精力了。案例研究可以大大地減輕教師的心理負擔和工作強度,能使教師克服畏難情緒,輕裝上陣,“減負”而“提質”。
2.以小見大,便捷及時
一般來說,教師在撰寫論文前往往要積累比較多的材料,積累比較多的感性認識,從而產生一定的理性認識乃至上升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工程的確比較龐大,因而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由于積累等待的原因,使得一些非常有價值的材料失去了及時的意義。而案例研究則由于以小見大,輕裝上陣的特點,就能夠像新聞記者一樣比較及時地反映教師的動態過程,及時捕捉到“轉瞬即逝”的“閃光點”,及時定格寶貴的心得和啟示。所以,案例研究具有便捷及時的特點,符合了教學工作是動態過程的實際特點,符合了教師作為一線工作人員的實際特點。
3.以小見大,源于實踐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卑咐齺碜越處煹膶嶋H工作,來自教學的實踐過程,源于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所以,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唾手可得,俯拾皆是”。相反,某些所謂的研究活動,總是求大、求全、求“高深莫測”、求“一鳴驚人”,總是搬來龐大的理念,搬來先行的主題,搬來“大而無當”的教條,最終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遠離了教學實際,脫離了廣大教師。
4.以小見大,指導實踐
案例研究以小見大,從小小的特殊的“案例”中,歸納出一般的典型意義,歸納出指導教學實踐的規律。通過對“案例”的反思,我們可以更好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產生一次新的質的飛躍”。我們可以更好地學習理論、結合理論、運用理論,把實際工作的得失由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識”上升到深刻的、本質的“理性認識”,從而反過來指導實踐,更好地為實踐服務。
三、總結與反思
通過近幾年來的研究實踐,許多教師養成了寫案例的習慣,但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1.開展案例研究,特別是起步階段,不能要求教師過多,要求過高,只要是教師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心得、一次感動、一個意外、一次失誤、一個微笑,都可以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告誡他人,或經驗、或警示、或放棄、或創新。
2.案例研究關鍵是要能夠捕捉研究的切入點,講究的是科學方法的運用,還在于教師的真正體驗和反思總結。
3.案例研究要與學校的備課組、教研組活動相結合,要與學校的教學評比、公開課教學結合,要與每學期的工作小結結合,適時組織案例研究的評比與表彰,推動、促進教師案例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作者單位 上海市崇明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