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德育滲透于教學內容中
體育教材的內容很廣泛,而每項教材都有其鮮明獨特的教育性,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結合不同的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教育方針。
在體育教學中,嚴格體育課堂常規教育,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紀律行為,在開展各項體育游戲競賽的時候,利用對規則的學習、理解,培養他們遵紀守法的思想,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根據各種不同的教材特點,培養他們的各種意志品質。在戶外進行體育活動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論課中空洞的說教更有說服力。隊列隊形練習可培養學生嚴明的組織性、紀律性,“令行禁止”體現得淋漓盡致;耐久跑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體操項目可培養學生團結互助、互幫互學的作風;球類項目可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體育競賽則更有凝聚力,能使學生空前團結,并能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因此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道德思想品質的教育來得更直接,更易讓學生接受并牢記,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品質。
二、將德育滲透于教學過程中
德育滲透,就是要在“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標與體育學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德育內容在潛移默化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內化為學生個體的思想品德。只有以學生為本,才能充分地了解學生,把學生當做完整的個體,尊重他們,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科學地確定德育的層次。通過把學生推上德育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到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總結。教育者退入后臺,只做點撥,不做指令,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將德育滲透于教學評價中
體育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活動進行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等的心理交流。教師只有以情感人,才能產生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交流。這時,德育教育的內容才能在學生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覺的被接受,還能被轉化為學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這種和諧、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學氣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行為表現是其思想活動和個性情感的真實寫照,學生在活動中,各種行為、情感意志等都充分顯露出來。為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各項體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和心理狀態,通過觀察分析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疏導。
四、突出教師的表率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必須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基礎、專業技能和強烈的“敬業精神”外,還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首先做到。要充分運用教師的人格作表率,使學生從中領悟和產生正確的道德觀念,從而樂于接受和模仿。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經過親身實踐,必然會認識到教師言行的正確性,從而建立自己的道德信念,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質。
五、結合偶發事件的處理進行教育
體育教學過程中,偶發事件時有發生,思想品質上的種種弱點就會在偶發事件中表現出來。這是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的思想和行動的真實流露與表現,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在課堂中的行動和表現,及時處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少批評,多表揚,以正面教育為主,使學生沿著正確的軌道成長。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別能力,達到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1.處理方法要靈活。
2.采用的手段要多樣。
3.語言運用要恰當,尤其是評價更要恰當,不能傷人自尊心。
4.課下處理要及時。
總之,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使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把學習與教育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得到鍛煉,受到教育.讓我們共同營造適應青少年成長的大德育環境,給學生以好壞是非的肯定評價,使社會道德在他們身上迅速內化,轉化為他們自身的道德行為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走出校門后,適應社會的需要,促進社會的發展,從而促進中華民族的未來整體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
?。ㄗ髡邌挝?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