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課堂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從興趣出發,闡述如何讓課堂妙趣橫生,激發學生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興趣;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盧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諾貝爾物理學獎者楊振寧也說過:“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可見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有著巨大的作用,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濃厚的興趣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課堂效率。下面結合語文課堂教學談談我的看法。
一、因材施教
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點。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是比較枯燥乏味的,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通過培養他們的興趣點,可以讓課堂生動活潑,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教授《火車的故事》這篇課文時,小明對為什么火車是一節一節的連著,靠什么帶動很好奇,教師根據小明對車輛的興趣,鼓勵他自己弄明白,小明查了幾本書明白了一節一節的車廂是由機車帶動的。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小明的特點,培養他的興趣點,達到了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法國思想家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不僅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活躍,而且可以讓他們不斷獲得新知。
二、適當插入表演,鼓勵學生積極互動,參與教學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教學的好壞取決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小學生而言,教師如果能采取調動其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群體,他們天性喜歡表演,但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很容易抹殺孩子的這種天性,易導致課堂缺少生氣,讓學生失去興趣。課堂上適當地插入表演,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如在教學《搭石》這一課的最后三段的時候,老師特意找來了幾塊石頭安排學生們表演“緊走搭石慢過橋”和課文中鄉親們走搭石的情景,身臨其境地體會鄉親們走搭石時的心情,更好地去理解課文的真諦,體會課文所蘊涵的看不見的心靈美,感受鄉親們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情感。課后,學生們還不斷地模擬走搭石的情景,可見,課堂的內容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教學方式擺脫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達到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通過音樂,渲染課堂氛圍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產生無限的美感,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景地播放一些音樂,配樂朗誦,或者讓同學們歌唱與課文相關的歌曲。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有助于老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培養情趣,讓課堂妙趣橫生。例如在教學《去年的樹》一課時,在導入部分播放一只鳥兒在一棵樹上歡快的歌唱的音頻,讓學生感受到鳥兒和樹是一對相互關愛,生活得其樂融融的好朋友,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聯想,文中有這樣的描寫“接著,她就唱起去年唱過的歌給燈聽。”讓學生展開聯想,鳥兒去年唱的是什么歌,嘗試著體會鳥兒的心情寫歌詞唱一唱,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主旨和感情。在最后進行總結是:升華文章的情感,播放歌曲《祝福》的片段,同時把歌詞板書在黑板上,在音樂的意蘊中將學生帶入美好的意境,使學生的情感一步一步升華。這是一篇描寫純潔友誼的動人的童話,在音樂的伴隨下進行教學,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以繪畫的形式展開教學
文字以一種抽象的形式展示內容,而小學生更易于接受直觀形式表現的內容。特別是在學習古詩詞時,孩子們都天真爛漫,對給人以直觀形式的繪畫能更好的接受,學生通過繪畫可以培養其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例如在教授《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中,在講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先給學生講解詞義,然后依據詞義給學生畫廬山不同姿態的畫面,讓學生通過圖來了解廬山的樣子,給他們更直觀的感受,讓他們更好地體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五、懸念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學生知識面有限,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當出現疑問時,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使學生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此時老師應抓住契機引導學生去解決懸念,以求達到教與學最佳的結合點。在課文的導入部分老師就提出問題,設置懸念,讓學生對文中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行積極思考,進而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欲望。例如在教授《赤壁之戰》這篇課文時,我以問題的形式引出:有沒有同學知道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然后給他們介紹赤壁之戰發生的背景,曹操在平定北方的戰亂后意欲奪取東吳孫權的地盤,于是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滅東吳,可是結果東吳以區區三萬大軍戰勝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曹軍大敗,曹操敗走華容道。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曹軍的大敗?同學們在仔細閱讀完整篇課文時就會得出答案,掀開迷霧。這種教學方式老師和學生進行了積極的互動,他們會積極地尋求知識,解開懸念,由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課堂的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
總之,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我提出了五種讓課堂妙趣橫生的看法。讓課堂妙趣橫生的關鍵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改變原有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景智明.營造美的情境 活躍語文課堂[J].文學教育(上),2010(2).
[2]尤源勝.如何讓語文課堂妙趣橫生[J].考試周刊,201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水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