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作文訓練中,很多學生表現出了與其實際年齡不相符合的思維弱勢,文章立意淺顯、低幼,無病呻吟、矯揉造作傾向嚴重。在復習迎考過程中,語文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訓練思維,提升文章立意。討論從“反思現代文明”等四個方面入手,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度,深化學生作文的立意。
關鍵詞:作文;立意;深刻
俗話說:“意在筆先?!备呖甲魑囊肴〉幂^高的分數,首先要以意取勝。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作文思想立意的淺顯化、低幼化傾向十分嚴重。無病呻吟、矯揉造作、東拼西湊之作每每都有。在作文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擺脫淺顯、低幼,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走向深入、深刻,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深入思考。
一、引導學生反思現代文明
我們生活在現代文明中,享受著現代文明為我們提供的豐富又便捷的物質設施,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作為思考者,去反思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它身后隱藏著的那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我們國家目前正處于重大的轉型時期,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作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高三學生,應當把思維的觸角伸向現代文明深處去關注我們的生活,剖析現代文明與我們的關系。
其實,縱觀近兩年江蘇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品味時尚”還是“綠色生活”,命題者都試圖引導考生去關注生活,反思生活。2009年江蘇卷中的“品味時尚”背后所折射出的,是現代生活中人們對社會價值觀的探究與評定;2010年的“綠色生活”,更是反思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人的困惑與生態的失衡,呼吁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文章是思維的外化形式,只有深刻、引人深省的立意才能獲得閱卷者的青睞。考生如果思考不深,立意淺顯,泛談時尚流行元素與綠色環保概念,得分自然不會占優勢,文章只能沒于大流。
2011年的《江蘇卷考試說明》關于作文深刻有這樣的表述,“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其實要做到深刻不難,我們也不必尋古賢訪名家,現代文明就在我們身邊,深入地思考一下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也許我們會有獨到的發現。
我們不妨看一下當年的高考優秀作文。
2010年江蘇卷《綠色生活》的一篇滿分作文,作者先描繪了兒時與伙伴在鄉村四季間玩耍的快樂、綠色的景致,不用“理會功課的煩惱”“不曾因全球變暖而擔心”,文末點明文章主旨,河水變黑色,麥田變磚廠,野生動物消亡,綠色生活如今只能存在于回憶中,現實生活中無處可尋。作者洞悉現代文明功利的步伐,以對比的形式將隱藏在文明背后的陰影呈現在世人面前,主題深刻,發人深省。
2009年江蘇卷《品味時尚》的一篇滿分作文,作者以小說筆法,通過“國際聞名的服裝品牌旗艦店”和“刺繡店”的命運發展,提醒人們重新審視那些正被我們逐步淡忘的傳統文化。這在喧囂、躁動的今天,對急功近利的蕓蕓大眾不異于一劑清醒劑,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此文獲得高分實屬必然。
二、提醒學生關注弱勢群體
“弱勢群體”一詞,最先見于2002年3月,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的《政府工作報告》。弱勢群體的出現,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與轉型期不可避免的社會分層現象。隨著農村改革和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傳統意義上的老弱病殘的弱勢群體,又加入了非城市戶籍和下崗失業等新成員。
弱勢群體的遭遇有其自身的因素,同時也不乏時代的原因。弱勢群體離我們并不遙遠,他們就在我們身邊。當我們于城市中穿梭,我們是否關注過清晨街頭的流動早餐與傍晚巷口的地攤百貨,是否注視過友好學校孩子的目光與城市流浪人員的身影。在我們對他們報以同情的時候,我們是否又用寬容、理解、關愛的眼神審視、關注過他們。高三學生不應成為只讀圣賢書的古代科舉應試之子,作文要打破平庸,跳出淺顯,可以從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入手。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不僅體現了語文教育弘揚的人文精神,也折射了一個時代的青年對現實生活的關愛與熱情。
2008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唯一一篇滿分作文《他們》,不愧為一篇佳作。該文文筆細膩而流暢,語言樸實而精煉。作者對比城鄉人的生活,以犀利的筆鋒正視社會的焦點問題,以獨特的視角面對農民工及其子女這一弱視群體,觸及社會分配的不公平和城鄉差別等問題。該文的作者雖身為上海市民,但他對農民工及農民工子女的生活極為熟悉,這說明小作者平時對生活有敏銳的洞察力,有豐富的生活積累,在城市的燈火處,卻能把目光投向城市盡頭的“棚戶區”,對農民工及子女做非常真實生動的描寫并報以同情心。
最精彩,也是更重要的是這篇作文的人文價值。作者在文末寫到“他們,終將會成為我們”,是點睛之筆,是對文章主題的升華,是文章的精髓,表明了作者深信將來的農村人會和城市人一樣,體現了小作者的遠大理想和抱負。這不僅是黨中央國務院的工作目標,也是農民和全國人民所共同期待的。
“80后”“90后”怎么啦?梁啟超說到年輕人時說:“少年強則中國強?!蓖ㄟ^這篇文章,我們看到了中國年青一代的擔當與抱負。
三、訓練學生提煉現實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素材庫,作文離不開生活。但并非任何生活瑣事都可納入作文框架內,作文要出彩,材料就必須選擇與提煉。我們同學寫不好作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材料不加提煉,直接引用,平鋪直敘。
提煉生活素材,首先要學會聚焦。所謂聚焦,就是將筆力集中到一點,使材料集中,選用最能表現主題的材料來表達主旨。其次要深入挖掘,對生活事件深入思考,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尋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就事論理,避免就事說事。
2009年湖南高考作文題為《踮起腳尖》。當年的一篇滿分作文,作者全文敘寫夜深躺在床上的一個時間片段,重點寫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腳尖走路、為我蓋好被子這一細節和“我”由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感悟。文章情感充沛,感染力強。估計很多學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很少有人好好體悟過。
2009年江蘇卷《品味時尚》的一篇高分作文,作者從發型的變化中看出時尚的變遷,寫出了不同時期人們追逐的時尚:小時候的平頭、分頭,初中時的“毛毛頭”、高三的平頭,貼近學生生活,極富生活氣息,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關注與提煉。更妙的是,行文從“平頭”始,又以“平頭”終,反映了時尚的輪回與“沉淀”。而在這種追逐和變化中,寫出了作者對時尚的感悟和品味,以小見大,表達形象,風趣之余也給人以啟示。
四、鼓勵學生洞悉新聞事件
文章貴在“新”。這句話有兩層含義。其一,文章需要有自己獨到的觀點與見解。文章最忌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只有提出自己獨到看法的文章,才能使讀者振聾發聵,耳目一新,為之振奮。其二,文章選材應力求新鮮。君不見近些年學生習作中,無病呻吟,矯揉造作之作肆虐。不管什么文題,李白、屈原、勾踐、蘇軾“四大天王”齊往上湊,湊足800字算數。這樣的文章如何來體現高三學生應有的思維,去獲取閱卷者的青睞?
要做到“新”并不難,稍稍留意身邊的新聞事件,深入思考探究,不盲從,往往會有獨到的發現。對錢學森的“為什么現在的中國出不了大師級的人才”的問題,許多人把矛頭指向大學教育的模式與體制,這些固然有原因,但有沒有人反思一下處于大學教育之下中的小學基礎教育呢?對這一現狀,恐怕目前急功近利的基礎教育難辭其咎吧。
再如,2011年4月15日,北京一些動物保護志愿者以強制的方法截停了一輛運載了520只狗的運輸車,不僅如此,志愿者們在人多勢眾的情況下向車主強行買下了這批待屠殺的狗。這一事件從表面乍看起來是人道主義精神的體現,但仔細想想,情況并不那么簡單。我們先不說強制攔車妨礙了車主的道路行使權和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單是以行善為名義的強買行為就違背了商品交易應遵循的平等自愿原則。在攔車救狗事件中,當其中的一個動物保護志愿者被問到“如果車里裝的是雞鴨牛羊豬中的某一種,是否也去解救”時,該志愿者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同樣作為生命主體,動物也被劃分為三六九等。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觀念乃至歧視慣性也強加給了動物界。在沒有確立動物保護的普遍道德意識的情況下,不知那些動物保護志愿者是否意識到了他們保護行為的孱弱與偽善。就如以人道的方式宰殺動物就真的可以緩解動物的恐懼和痛苦嗎?
當然,對新聞事件的洞悉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實現,這需要長期的思維訓練,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獨立的心,不盲從,遇事多思考,多問個為什么,敏銳而獨特的眼光自會養成。
參考文獻:
?。?]崔國明.高考作文“發展等級”四問[J].中學語文教學,2001(3):40-41.
[2]肖錦川.說理、用材:議理深刻性訓練的雙翼[J].語文天地,2005(23):14-15.
[3]王棟生.事理的簡單與不簡單[J].中學語文教學,2011(4):24-25.
?。ㄗ髡邌挝?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高級中學天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