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在曲阜的全球祭孔大典上,由幾位知名學者和莘莘學子在古風蕩漾、人文醇厚的先哲之側,重新唱吟起了響徹了幾千年的《論語》。并且,再次提出了中國古詩詞的教學及如何還原中國古文化本來面貌的話題,引起了眾人的思考。
一個現象是什么呢?我們當前的詩詞教授中,分解支離,生搬硬套,強化形式,應付考試。背離了詩詞的本意,就像我在高中時,一位老師在教授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激情噴張,吟唱把玩,并且斷言,不需再講,讓我們自己讀熟、背爛即可。此獨見雖說有失偏頗,但也給當時所有的文章教學一味地逢迎考試,把一篇篇美文佳作分解成若干習題條款,這無疑給只讓學生死記而忽視了文章教學本意的大形勢給予當頭棒喝。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下我們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功能。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視修身養性,然后才能治國、齊家、平天下。時至今日的素質教育,學生的德育在當今社會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嚴峻形勢下尤顯重要。筆者認為德育的主陣地當屬語文教學。兩千多年來,正是在眾多文章的熏陶下才誕生了不勝枚舉的偉人,如:李白、屈原、杜甫、蘇東坡、諸葛亮、魯迅、毛澤東等等震古爍今的大文豪、偉人。我們已經習慣了語文教學的機械化,斷章取義,完全扼殺了語文的原有的亮麗風采。
朱老師的《春》5745b26c835abf04fdee6ea5c737c04fb5fc8cdfcda5b1a8059c220c5f948565和曾老師的《紫藤蘿瀑布》教學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讓我又感到了語文在血管里奔涌的鮮活的生命力和原本的價值。行文的飄灑自如,語言的優美精致,結構的渾然天成,都在兩位老師的高超操控下得以展現,讓學生真正體會了文字之美,真正有了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悅。整體把握,玩味賞析,吟詠長嘯。教師挖掘得深,賞析得透,過硬的個人能力讓課堂變成了美麗的精神伊甸園。每位學生都真正體會到了文本帶來的那種脫俗、蕩骨沁髓的震撼力,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兩位老師更深層次地實踐了文以載道的精神內涵,給學生剖析了作者的寫作背景,體會文本之外內在的靈魂感召力,讓學生在有了美的愉悅享受后,又有了對歷史人生的厚重思考。
這樣的教學怎能不讓學生有個更高層次的提升,怎能不引起大家的共鳴。生活中到處都有美惡善丑,如何教給學生去感悟,去思考,然后指導自己的生活,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應如何從手頭的篇篇美文去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實現語文教學功能而亟待解決的問題,無疑兩位同仁給我們上了很好的兩課。
(作者單位 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東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