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當今教學手段的一種重大改革。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已成為教育改革一道亮麗的風景,如何正確、科學、藝術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及讓這些技術完美地與課程整合在一起,是我們所討論的熱門話題,應用信息技術改善傳統課堂教學,才會使美術課更好地成長。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一直努力探索新課程理念,并不斷地進行嘗試與改進。
關鍵詞:信息技術;情境;教學方法;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當今教學手段的一種重大改革,它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大大開闊了學生的美術視野,使學生耳聞目睹古今中外的風土人情和歷史畫面,猶如身臨其境。激發(fā)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鳴,既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審美能力,又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計算機教學軟件的編制中,我們要緊抓重點、難點,將原來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轉變成以學生主動探討為主,學生間協作學習相結合等靈活多樣的教與學的形式,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具體做法和體會。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求知的向導,是情感、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如教育家布魯納所指出的“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動機”。在美術教學中,電腦的課件可以使平常見慣的圖畫、聲音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美術教學內容由平面到立體,由靜止到運動,由文字到聲音圖像,極大地增強了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講授《色彩的要素與配合》一課時,一開始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一組生活中五彩繽紛的世界,鮮花、水果、晚霞、服裝等等,大圖闊幅,極富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一個色彩世界,情緒立即被調動起來。然后再運用動畫演示,進一步揭示色彩原理及規(guī)律,在講授色彩的配合時,結合不同色彩配合效果的畫面展現,或對比鮮明強烈、或柔和協調、或寧靜單純,配以不同的背景音樂,情景交融。無須贅述,學生已經感悟到色彩配合的奇妙并產生豐富的聯想。運用現代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實施以問題為紐帶。有時通過對一些優(yōu)秀板報的欣賞,對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好?表現在哪里?它的位置安排的如何?色彩處理怎么樣?還有哪些你認為成功的地方?使學生一開始產生問題,并引發(fā)興趣,教師營造解決問題的情境,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研究,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并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學到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
二、利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法,拓展教學內容
傳統美術教學由于節(jié)奏慢,課堂容量小,難于讓學生充分感知、欣賞國內外眾多的優(yōu)秀美術作品以增加感性認識,學生經自己觀察、思考、抽象后形成的知識少,限制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信息技術輔助美術教學,教師可以編輯大量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供學生學習、欣賞,還可以插入視頻圖像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網絡技術的運用,使美術課堂教學突破了課本、教室的限制,在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針對教學中的某些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詢、瀏覽、欣賞、下載有關信息、資料,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例如欣賞課,學生通過上網,可以查詢到同一類型、同一時期,同一畫家的其他作品以及相關的資料,使他們對某一時期、某一畫類和某一畫家有更加詳細、深入的了解,教師可以演示各種構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的構圖效果,發(fā)表看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要如何改變?還可以讓學生上臺自己動手改變構圖,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傳統的美術教學除了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外,更注重技法與技巧的訓練與掌握,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是對美術基礎知識都能較好地理解,但缺少實際經驗,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突出教學重點,要求充分利用手邊的資料,以剪貼的形式,完成版面編排。這樣既鞏固所學知識,又使學生通過動眼、動腦、動手來感覺美、創(chuàng)造美。
由于多媒體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使教師能夠把方法、步驟更直觀、形象地演示出來,特別是重點、難點部分可以進行詳細的分解和展現。如《四方連續(xù)設計》一課中,這課的重、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習四方連續(xù)圖案設計的方法。一種方法是主題圖案放在畫面中間不變,只變換四周的花邊紋樣,教材中采用了三種排列。第二種方法是移動主題圖案的位置,為了保持畫面的平衡,在角與邊上配上花邊紋樣,也選用了三種構圖。這樣講授學生很難理解,但可以通過計算機的多媒體對上述設計方法進行分類、演示。抓住變與不變的這對矛盾,通過排列組合,設計出一系列圖案,運用直觀的方法,將課前準備的主題圖案和花邊紋樣,用復制粘貼的方法,一一展示給學生看。這種形象生動的教學,令學生迅速地掌握四方連續(xù)圖案的區(qū)分和聯系,之后無論老師將圖案怎樣變化,學生都能準確地回答出四方連續(xù)設計方法。通過課后的檢查,學生對四方連續(xù)設計記憶猶新,對答如流,可見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印象之深,其課件對于幫助學生理解、學習、記憶起到很大的作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利用信息技術減輕課堂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借助信息技術,教師把多媒體課件通過網上傳輸進入教師用機,無需再把各種掛圖、用具搬入課室;借助計算機的繪圖和圖形處理及動態(tài)模擬功能,可以使美術教學特別是平面設計教學中動態(tài)演示難、過程長、操作繁雜、單調的教學過程變得簡單明了而又充滿趣味。這樣教師能更好地集中精力組織教學,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探討,既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又密切了師生關系。學生利用電腦完成的美術作業(yè),通過網上傳輸,可以隨時傳到教師機上,使教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從而實現對教學有效的控制。學生碰到學習上的問題,如方法、步驟不清楚,可以隨時訪問老師的課件;也可以通過共享訪問其他同學的電腦欣賞同學的習作,探討學習問題。作業(yè)完成以后,學生把習作傳到教師機上,教師進行即時的展示、講評,并建立優(yōu)秀作業(yè)庫,把優(yōu)秀作業(yè)保存在里面,學生可以隨時訪問、欣賞。
總之,在美術課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這并不是全盤否定傳統美術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美術課中的有些內容如素描、中國畫、水彩畫等等,運用鉛筆、毛筆和顏料在紙上作畫的感受和由此形成的技能、技巧是電腦無法取代的。因此,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美術教學應該是傳統美術教學方法、手段和教學內容的補充和發(fā)展,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合到美術課程中。
參考文獻:
[1]侯令.美術課學習方式的研究,2005(4):46-53.
[2]廣州教研,2007(8):23-39.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基[2004]1號文件.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