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擺在了語文教師面前。培養創新能力是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完成的任務,也是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關注的焦點,語文課堂教學任重道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許多途徑,殊途同歸,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應該從激發學生的想象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三個角度入手。
關鍵詞:創新能力;語文教學;思維激活
語文課程蘊涵著大量的人文內容,教材知識豐富多彩,文學題材也豐富多樣,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廣闊舞臺。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三點:
一、創設情境氛圍,激發想象興趣
從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語文教師應該努力營造形象直觀、飽含感情色彩的具體情境和氛圍,這樣可以激發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主動學習,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從創設情境氛圍的具體情況看,主要是結合語文文本的實際情況,圍繞教材內容,找到學生思維比較感興趣的點,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
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景劇,讓一些學生在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這樣就可以真正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對課程的理解也上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擺脫了教師單純的說教。如教學《聽潮》這篇抒情散文時,許多學生沒有看到過海,對課文中場景沒有概念,任教師如何的解說,也不能完全調動起他們的興趣。這個時候,就可以截取一些海潮的聲像資料,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海潮的波瀾壯闊的情境。通過情境再現,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進而領略了大海的溫柔美和雄壯美,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營造提問空間,激活學生思維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扮演主導者的角色,傾向于學生的接受和認同。忽略了學生思維的激發,只是讓學生的思維停留在某個現成的結論上,并不注意通過學生的認知和探索,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獲得問題的真相。
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著眼于給學生創設敢于提出疑問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質疑和探索精神,激發學生不滿足于前人現成的結論,在這個基礎上積極的創造。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要單純的給予答案,而要發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
教學中可實行“多質疑、多探究”的教學方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能夠積極思考,是思維的關鍵。教師要把學習的機會和能力交給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三、構建創新氛圍,培養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身份,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師要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塑造新型的師生關系。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自我展現的空間,讓學生自己發揮,不能牽著學生的思路走,不能給學生限定嚴格的條條框框。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提出問題,探索問題。
另外,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大膽探索,大膽質疑,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它能激發學生多思,產生迫切希望找到答案的欲望。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中大膽質疑。創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相互平等,給學生更多發表看法的機會,促使學生形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促使學生自由發表看法,形成一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氛圍。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語文教學不僅可以有機地結合,而且可以使傳統的語文教學真正成為創新教學。
(作者單位 四川省鹽源縣梅雨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