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激活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為論點,闡述了要想讓課堂“活”起來,教師要廣聞博覽,不斷吸取時代“活水”。教師不僅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感染學生愛語文。夯實底蘊,吸引學生;激情演繹,打動學生;才藝展示,征服學生。
關鍵詞:激活;課堂教學;學生
語文是一個神奇的領域,有其獨特的魅力,多彩的語言,豐富的人文,綿長的情懷,深刻的哲理,對青春期的學生而言,能啟心智,長見識,陶冶情操,增進興趣。筆者在十幾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不斷摸索、嘗試。關于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方面確實取得了良好效果,現淺談一下個人體會:
一、廣聞博覽,不斷引進時代“活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使用教材過程中,當然還要把課文當作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基本依據;但又不能作為唯一依據,不能拘泥于教材,而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需要,廣聞博采,時時引進時代活水。
作為一名教師,要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教師的學科知識素養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教師必須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教師所掌握的學科知識應達到“內化”的程度。
馬卡連柯曾說過:“如果教師在工作上、知識上和成就上有光輝卓越的表現時,那你自然就會看到,所有的學生都會傾向你這一方面了。相反的,如果你表現出無能和平庸,那么,不管你如何溫柔,在談話時如何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關心體貼學生,仍不會博得學生真正的尊敬。”
二、精心設計,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思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要明確兩個思路:課文的“寫作思路”和教師的“教學思路”。事實上,教師理清作品的思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設法把自己的認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也就是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力求拿出個人在處理教材和安排教材步驟上的最佳思路。
1.重視導語、結束語的設計
一位哲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課,歷來是語文教學的“突破口”,一個獨特新穎的導入就像一把鑰匙,可創設一種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讓學生逐漸具備和生活對話的意識,使語文學習漸至佳境,這可以說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一環。
結束語,教師可以嘗試以點評課文、課文續寫、排演課本劇等方法結課。比如點評課文,就是指導學生在充分品讀作品的基礎上,以片言只語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只談文中的某個細節、某件道具,但要從較新的角度切入、用語簡潔優美。這一訓練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帶動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提高鑒賞能力,從而獲得好的學習效果。
2.利用電教手段,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打造高效課堂
多媒體教學手段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影像等多種信息于一身,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形象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先天就具備了一定的情境。在教學時根據需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聲像等豐富的媒體表現功能,從形、色、聲、情上調節課堂氣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誘導、激勵、喚起學生的感悟,刺激學生多種感官,引發學生興奮,使之輕松活潑,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課堂教學能夠化靜為動,變難為易,寓樂于教,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抽象問題形象化,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便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發展了學生的思維;開闊知識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學習效率。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又應從實際情況出發,適當合理地采用,不應拋棄了一直以來都沿用的優良傳統、優秀教學經驗,應努力尋找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契合點,發揮其現代性特點,使其真正起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為語文教學效率化、高質化保駕護航的作用。
3.鼓勵學生發表有個性的見解,教出創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所謂“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亦即開發個體自身潛能,個體全面素質為目的的教育。簡言之,就是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善于思考,說別人沒說過的話,發表有創意、有個性的見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堅持開放性,善于發現、挖掘教材中可以點燃創造性火花的因素,以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對課堂上出現的“神來之筆”更要以極大的熱情贊揚、鼓勵。學生置于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創造意識和創新思維就可以得到有效培養。
4.加強閱讀教學,培養語感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靠“讀”,文要“背”,朗讀才能出“真意”,背誦方能現“靈魂”。通過“讀”和“背”教出文章的韻味來,教出語文的新意來。語文老師可根據課文的不同特點,或背誦,或配音朗讀,或表演式朗讀等等,激發學生的興趣。要識多種形式的“讀”貫穿于課堂始終。思索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考、表達,讓閱讀有所指向,使閱讀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鑒賞讀,鑒賞語言文字美,鑒賞自然風光,人物描寫美,鑒賞行文結構嚴謹美,鑒賞故事情節曲折美,鑒賞文采風格永穎美。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敞開自己的心扉,釋放自己豐富的情感,沉浸于美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
5.啟思導學,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師教得活主要表現為:一是課堂教學形式活。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老師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教學對象,采取不同教學方式而不拘于一種模式,從而使教學形式豐富起來,內容鮮活起來。二是教學方法活起來。教學工作是最富有個性化的勞動,也是最富于創造性的勞動,教師教學若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形成鮮明的個性風格,就能表現出較強的感染力。三是對學生的評價活起來。新課改倡導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而不是用一個標準,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學生,對不同學生應有不同的學習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鼓勵學生的特長發展。
學生學得活主要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出對語文濃厚的興趣和問題意識,能積極思考,主動提出問題,主動和同學一起探究,樂于表達的良好精神狀態。教學工作的落腳點最終還是學生的學,只有學生的學活起來,學習才是主動的、有效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因而要努力創設情境,讓課堂“活”起來,讓語文煥發蓬勃生機。
(作者單位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王浩屯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