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政治素質的主要途徑,是使學生全面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貫穿素質教育的精神,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優良的品德。
一、發揮教學主體作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較為枯燥乏味,不少學生對思想政治課興趣不大。長期以來,我們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老師只顧傳授基本原理,學生盡管聽、記、背原理。學生學習處在被動狀態,教學中主體的主動性得不到發揮,學習的素質得不到全面的培養和提高。
一般來說,一所學校中處于中等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學生往往占多數,他們升學的希望不太大,平時聽課專心程度較低,學習不夠自覺,上課是為了不曠課,因此學習常常處于被動局面。可見,要較好地發揮教學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除了社會上對所需“人才”的要求這個因素的影響外,重要的一條是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變記憶水平教育為理解水平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注意吃透教材,把學科的有關原理有機地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社會現實問題,從事物現象的表現特征,通過“思”去看清它們的本質,從而達到改變學生單純的死記硬背和對每一個問題的思考和理解。
二、吃透教材,了解學生,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
一個教師要上好課,就必須吃透教材,把握教材重點,突破難點,這是上好課的前提;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學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為學生解答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
例如,在學習“資本主義的民主制”這一內容時,引導學生對“怎樣正確看待資本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民主”的問題進行討論比較,使學生懂得資本主義民主就是資產階級專政。資本主義民主,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的國家制度,是資產階級所享有的民主,是少數的剝削階級享有民主,但對于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來說,它不是民主,而是專政。通過比較,使學生懂得社會主義民主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的民主,是以廣大勞動人民為主體的全體人民享有民主,是真正絕大多數人的民主,而對占人口極少數的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事業的敵對分子實行專政。兩種民主之所以不同,是由于階級實質的不同所決定的。最后引導學生歸納怎樣看待民主,即任何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不論民主形式表現如何,其實質是相同的,都是資產階級享有的民主;只有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人民才享有民主。這樣,在提高學生明辨政治是非能力的同時,更加堅定了學生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思想,使其更加熱愛社會主義。
三、教學多樣化,密切聯系社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般來說,學生的感性思維優于理性思維,如果單純就理論知識到理論知識,學習就會覺得枯燥乏味,很難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教學形式多樣化,聯系社會實際,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進行教學。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原理來分析,最后得出結論,這種雙層經營方式,是適應農村生產力狀況的,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適應農業實現專業化、商品化的方向,培養學生分析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對改革開放的政策有進一步的認識,為他們熱情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四、注意政治立場、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素質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必須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為核心,把理論知識、分析能力、提高覺悟有機地統一起來。例如,在講“人生的價值首先在于貢獻”這一課時,不僅要掌握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生價值的基本觀點,懂得一個人的價值是取決于他在多大程度上對他人和社會作出的貢獻,而且要注意這些原理的內在的有機聯系。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提高明辨政治是非能力。懂得剝削階級的人生價值在于向社會索取,無產階級的人生價值首先在于貢獻。個人為社會作貢獻,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客觀需要。因此,實現人生價值,一方面要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馬列主義修養;另一方面,還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自覺地抵制剝削階級不勞而獲、貪圖享樂的思想。通過平凡的崗位作出不平凡的貢獻,以飽滿的精神投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這是21世紀年青一代應有的思想道德品質。
(作者單位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文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