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并逐步從課內走向課外。教師通過講故事、課外活動、推薦課外讀物等形式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
關鍵詞:課外閱讀;培養;興趣
一、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
1.通過故事,激發興趣。故事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戶。兒童的課外閱讀就應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開始逐漸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因此,語文課開始,我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以課外閱讀中收集到的趣事奇聞、動物知識、自然景觀介紹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情為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組織他們進行交流;班里每周組織一次故事會,讓學生人人準備故事,并帶有表情、聲調、動作講故事或復述故事等等,千方百計調動兒童課外閱讀的積極性。我還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在班級樹立榜樣,激發興趣。我經常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學家高爾基、偉大領袖毛澤東、大作家老舍、葉圣陶、冰心;在班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精神食糧。
3.舉行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興趣。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在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博覽群書中積累語言,提高語文能力。舉行閱讀、朗讀、演講比賽。這種活動,我給學生指定同一課外篇目,讓他們以各種形式進行閱讀,比誰讀得多、快、準,最后以答題的方式考查。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參與、競爭的意識,更有效地訓練了閱讀能力,同時促進了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4.讓學生互動交流評論,引發興趣。召開讀書匯報會和讀書經驗交流會。讓學生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自己近期的讀物介紹給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的收獲或體會;對所讀書刊的內容進行專題評論和綜合評論。還要復述或背誦部分精彩的片斷。一般五六周召開一次,每次發言人數不少于五人。
5.展示閱讀成果,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實踐中,我采用“課外閱讀記錄本”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并定期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學生對課外閱讀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從不想參與到較積極地參與,必將收到良好的實驗效果。
二、向學生推薦課外讀物,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我在向學生推薦讀物時,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的。如上完了《丑小鴨》,課后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了《景陽岡》,可以向學生推薦《水滸傳》。
2.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我在推薦讀物時,根據每一階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書籍名單。如:三、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兒童科幻小說》《十萬個為什么》《櫻桃小丸子》等書籍。
3.推薦與作文要求相關的書籍。如學習《新的跨越》,明確了消息的寫法,動員學生閱讀報刊上的新聞報道,進一步明確報道的寫法,為習作《寫板報稿》打下基礎。
三、檢查閱讀成果,深化課外閱讀
通過檢查,不斷地改進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閱讀才能有所獲、有所得。
1.家庭與學校相互配合。學生的課外閱讀一般都在家中進行。因此,家長也應配合學校,督促、檢查子女的閱讀。
2.適當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通過課外書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3.定期檢查讀書筆記。通過檢查讀書筆記,能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并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去積累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課外閱讀指導.
[2]語文學習.
[3]小學語文教學法.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大鵬鎮花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