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學校班級管理中,了解學生,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前提,民主制訂班級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班風、學風的關鍵,用誠心打動學生、用愛心贏得學生、用耐心教育學生是良好班風、學風形成的途徑。
關鍵詞:班級管理;誠心;愛心;耐心
我擔任中職2009級計算機班班主任以來,總有些讓人無法釋懷的回憶。學生對我的愛、給我的祝福讓我思緒萬千。下面就自己擔任這一屆班主任工作的心得和體會,著力從以下三個方面與大家探討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
一、了解學生,是班主任教育學生的前提
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就是教育學生,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了解了學生,那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會有的放矢。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我從以下幾點入手:學生入學時,我先翻閱學生的檔案,了解學生初中的表現和中考成績,以及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初步掌握學生升入中專前的基本情況。走近學生、貼近學生的生活,積極與學生溝通與交流。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理想、社會話題入手,傾聽學生的內心感受和需要,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在與學生溝通與交流中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
開展豐富的第二課堂,組織班級運動會。在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撲克、跳棋比賽中,學生增進了彼此間的交流和友誼。同時我在參與學生的活動中,觀察到了不同性格、不同特長的學生,我在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同時與學生們的關系也更融洽了,為學生向我敞開心扉打下了基礎。
充分利用班會的教育功能。班會除了班主任總結一周的班級情況,上傳下達文件外,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展現自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引導學生組織與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班會活動,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二、民主制訂班級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班風、學風的關鍵
學生是班集體的組成部分,一個班集體的班風和學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每個學生的發展,處于有活力和有凝聚力的、具有良好班風和學風的班集體,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團結、進取、勤學、好問。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不是班里有一兩個學生表現好就能形成的,而是要靠全班同學結成一條心,共同努力維護形成的。這就要求學生遵守班級管理制度,只有學生自覺遵守了,圍繞良好班風和學風的要求而制訂的班級管理制度,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才有可能形成。但要學生自覺遵守班級管理制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制訂班級管理制度要因材而定。學生從初中升入中專,這個年紀的學生具有自我意識迅速發展,但自我意識深度不夠,自控能力差的特點,升入中專的大多數學生在初中經常品嘗的是學業上的挫折帶來的失敗體驗,對自己信心不足,對生活、學習缺乏積極向上的態度。如果制訂的班級管理制度過高,學生望而卻步,是不會自覺也沒有信心去遵守的,因此在學生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制訂學生能夠接受并樂意接受的班級管理制度是有效制訂班級管理制度的前提。
三、關愛學生是良好班風、學風形成的途徑
了解學生,教育才會有的放矢,要更好地了解學生,班主任需要用誠心來打動學生,才能叩開學生的心靈之窗。過節時,慰問學生,學生生病時,噓寒問暖,學生有煩惱時,主動找學生談心,為其驅走煩惱,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時間久了,學生自然而然信任班主任,逐漸主動敞開心扉,視班主任如摯友,什么話都可以跟班主任說,這樣學生就能以愉快的心情、積極的心態自覺遵守班級管理制度。
關愛學生是班主任工作不變的主題,教育事業是愛的事業,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對每個學生應傾注真誠的愛,學生都有獲得愛的平等權利。經較長時間的觀察,在更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卻偏愛了一個男生,該男生因曠課太多被學校記過處分,喜歡課堂上看小說,對學習不感興趣,可在運動場上卻英姿颯爽,有號召力、責任心,班集體榮譽感強。班干換屆時,我動員他做體育委員,出乎我的意料,他雙手合起,拜托我饒了他,以前從沒做過班干,也沒有哪個老師叫做過什么事,這簡直是要他的命。在我耐心的說服下,他答應試一試,負起體育委員的責任,起到一個班干的表率作用。在他的感召力下,曾經像他一樣的吊兒郎當的其他不甘落后于他的學生,生活、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我以對他的偏愛改變了他的生活、學習態度,再以他的個人魅力影響著其他差生,共同進步。借著他的進步,把我的關愛輻射給每個需要關注的學生,達到以點帶面的教育效果。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如果班主任善于發現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個閃光點,用愛心和耐心去感化學生,學生就會感到被關愛的溫暖,從而增強其自信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
由于學生自我意識增強,自控力較差,要全班所有學生保持長時間的遵守班級管理制度的所有條款,是不容易實現的。單純用嚴管的辦法很難奏效,這就更需要班主任要有責任心,關心、理解和尊重學生,不僅體現在關心學生的生活上,還要體現在學生成才的教育上。用誠心打動學生、用愛心贏得學生、用耐心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克服困難,使學生更順利地沿著他們自己制訂的班級管理制度的正確方向走下去。
學生畢業在即,原先我自嘆倒霉,帶一個那么差的班,如今我卻戀戀不舍,三年的相隨相伴,體會學生的點滴進步,慢慢地成長。學生有了本領要去深圳謀生了,分別之際,學生們擁抱哭泣、依依不舍,我拎著一袋水果來到學生跟前,拍著他們的肩膀輕聲地說:“一路順風?!蔽也桓以倌克退麄冸x去的車子,生怕自己欲落的淚水讓學生看到,對他們的牽掛和祝福久久地在心中回蕩,難忘與學生一起走過的日子。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日]筑波大學教育學研究會.現代教育學基礎.鐘啟泉,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工業職業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