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音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效的備課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所以教師要重視并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備課環節上。筆者從解讀新課改、分析使用教材、備教學資料、因材施教及集體備課等幾方面初步闡述了新課改理念下音樂課程備課的思路。
關鍵詞:新課改;音樂課程;備課
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音樂課程一直不被學生所重視,并且傳統的音樂課程還存在著重知識技能教學、輕音樂審美欣賞的問題,所以導致原本輕松、愉快的課程教學變得單板、乏味,使音樂教學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如今新課程改革為音樂教學樹立了全新的教學理念,明確了教學目標。如何在備課環節融入新課改的理念成為了音樂教師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正確解讀新課改,樹立新音樂課
程觀
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我們應該先深入了解其改革的內容和更新的教學觀念,把握課改的精神和方向。在音樂課改中,新教學大綱較傳統的相比有很大不同,倡導“以生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強調音樂教學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及對學生終身音樂教育奠定基礎為教學宗旨。這也從根本上轉變了原本以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把音樂課程的功能定位為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審美。所以,根據新課改的理念,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備課模式,重構在素質教育思想和音樂教學目標共同指導下的全新備課模式。
二、深入分析教材,創新使用教材
1.音樂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分析,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特點,了解編者的思想和意圖。對于教材編入的音樂要仔細揣摩,查閱音樂作品的有關資料,編寫課堂教學的解說詞,并且設計好關于本堂課的討論題。最重要的是體會和感悟音樂作品的審美要素,包括音樂的旋律、意境、情緒、曲調、配樂、樂器、歌詞大意及表達的思想感情等方面。根據這些音樂特性設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材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感受和體驗。
2.根據“源于教材,高于教學”的新課改理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特點重新整合教材內容,在不改變教學整體目標的情況下,適當的對教材進行補充、替換和刪節,這要求教師具備大膽創新使用教材的精神。在選擇課程教學資源中,可以充分考慮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區域文化,把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豐富到教學設計中。
三、備好音樂教學資源
音樂課程備課不僅僅是針對教材單純的講解性備課,還要備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設備和輔助材料。例如學生這堂課應該用到的樂器、服裝、道具,以及教師制作的課件、圖片、音像資料、題板等,都要準備妥當。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來展示音樂的內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同時,教師自身還要做好示范的準備,包括對歌曲的演唱、樂曲的演奏、舞蹈及戲劇的表演等,這樣能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音樂的魅力。
四、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音樂課程備課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所以備課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以學生為主。教師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設計他們感興趣而又有教育意義的教學內容,優先考慮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解決問題為傳授新知識的切入點。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不同班級的特點和學習進度設計教學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在對音樂進行鑒賞和理解的時候,教師要扮演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做好溝通學生與音樂之間的橋梁,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不要用標準的答案去束縛學生。同時,教師還要設計周全學生在課堂參與活動的方式和活動量,把師生之間的互動作為備課的重要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積極推行音樂教師集體備課
所謂集體備課是指每位教師在自身認真準備教學計劃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究、合作、討論的一種有效的備課方式。學校的教研小組要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同一課程不同種教學計劃的研討會,分析比較不同種備課方案的優缺點及實效性,使教學設計更符合新課改的理念。集體備課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優勢,集思廣益解決教學中的一般問題,取長補短完善自身教學中的不足,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師備課質量。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在音樂課程備課中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拓寬和創新備課思路,使音樂課程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最終實現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形成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瑋.如何提高音樂教師集體備課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0.
[2]吳怡.音樂教師應該如何備課[J].校園歌聲,2008.
(作者單位 青島市四方少年兒童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