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音樂課程的改革中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本文針對于改革中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做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程改革;困境;對策
一、高中音樂課程改革面臨的困境
1.高中音樂新課改給高中音樂教育帶來困境
自推行高中課程改革以來,隨著實驗推廣范圍的逐漸擴大,也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和情況,為音樂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挑戰。首批參加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國家實驗區的音樂教師,在參加國家級培訓的過程中,普遍認為新課程提出要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課程結構,以適應社會需求的多樣化和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順應人的發展的需要。同時,教師們認為,高中音樂新課程改革非常復雜,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果沒有妥善解決,將會阻礙整個音樂教育的發展,成為音樂教育發展的瓶頸。
2.教師面臨的困境
音樂教師學習新教育理念、掌握新教育理念實質的水平不夠,音樂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育理念不能全部落實在課堂教學中。例如: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把時間還給學生。于是乎,不少音樂教師把“少講”或“不講”作為平時教學的原則。在課堂上不敢講,忌諱“講”,到了談“講”色變的程度。本來一講就明的問題,非要讓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由學生自己選,學習伙伴由自己挑,想與誰交流就與誰交流等等。認為這樣就避免了“灌輸”“填鴨”之嫌。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流式學習,學生表面上獲得了自主權利,可實際上并沒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反而造成了音樂課堂教學重主體,輕主導的現象;另外,音樂教師由于對新的教育理念理解不透徹,在課堂教學中存在重形式輕實質的浮夸,一堂音樂課表面上熱熱鬧鬧,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內容。
3.學生面臨的困境
學生分化情況嚴重,特別是在音樂研究性合作學習過程中,有的同學可能是“一路高歌到永遠”,有的可能是“默默無語到天明”。例如:現在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大都喜歡采用分組的形式,討論問題、設計演唱形式、創編活動等等都讓學生參加小組討論合作。每次小組討論的時候只見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但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有的小組個別人唱“獨角戲”,其余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幾分鐘后,教師一喊停,學生們立刻安靜下來,被叫到發言的同學一張口就是:“我認為……”“我的想法是……”這樣做的結果,許多時候都是小組討論代替了個體獨立思考,優秀學生的個人思考代替了全體學生的思考。從而使學生分化嚴重,優者更優,劣者更劣,走向兩個極端。
二、高中音樂課程改革走出困境的對策
1.加強音樂教師對高中音樂新課程改革的認識
振興教育,全民有責。我國廣大的音樂教育實踐工作者、理論工作者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者,要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胸懷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腳踏實地地投身于這次課程改革中去,為高中音樂課程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對比教學,靈活多變地設計不同課型
將題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與題材等異同點明顯,易于對比地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能使學生比較準確地感受領會不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時還能使學生更為深入地理解音樂,并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了解音樂表現的規律。
?。?)以題材為中心設計課型;以某一題材為中心,將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音樂欣賞教學。能使學生從不同表演形式的音樂作品欣賞中,集中體會,理解音樂家是如何運用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段來表現共同的音樂與主題的。
(2)以演唱(奏)形式為中心設計課型。這一課型將同一音樂表演形式、內容、主題不同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如以“獨唱”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就可將男聲、女聲、童聲等不同聲,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風格等形式的獨唱曲組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而且能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經典音樂作品,拓寬其音樂視野。
(3)以作品曲式與體裁為中心設計課型。這一課型將同一曲式結構或樂曲體裁的音樂作品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如以“一段體”為中心或以“進行曲”“變奏曲”等為中心開展音樂欣賞教學。這樣做有助于學生了解曲式、體裁等有關的音樂知識,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內容與音樂表現形式的相互關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的形式美。
3.音樂教師要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
音樂教育本質的探究和對審美教育價值的理解,即“育人而不是育才”“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這是音樂教師對所從事職業的理想信念和音樂教育的基本觀念。并且為適應新課程的需要,音樂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要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由教授者變為參與者,由控制者變為幫助者,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由仲裁者變為促進者,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同時還要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給予、學會分享、學會選擇、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創新。音樂教師只有不斷堅持自我更新,促進自我專業發展,才能與音樂課程改革一起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都市大橋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