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分析法對“體育薄弱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其形成因素作了詳細的闡述與分析,并提出幾點在教學中的可行性的轉化對策,以期改善“體育薄弱學生”的現狀,從而實現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體育薄弱學生;個性心理;轉化對策
1.前言
體育課的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學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想達到這一目標,首先必須抓住大多數,但也不能丟掉因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和技術而達不到應有水平的“體育薄弱學生”。因此,如何做好“體育薄弱學生”的轉化教育是我們學校體育工作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分析與研究
2.1“體育薄弱學生”的身體特點
“體育薄弱學生”在身體方面通常表現為體質差,健康狀況不良。
2.1.1身體形態方面:體重指數低于或高于正常同齡學生的指數數值,顯得瘦弱或過于肥胖。
2.1.2生理機能方面:各器官系統機能較差。運動時心血管機能動員慢、潛力小、恢復慢、呼吸表淺、頻繁,運動心率恢復較慢。
2.1.3身體素質方面: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素質均相對較差。
2.1.4適應能力方面:由于受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的影響使得學生對運動的適應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疾病的防疫能力也相對較弱。
2.2“體育薄弱學生”的心理特點
2.2.1認識方面:表現為學習動力不足,體育意識淡薄、體育素養不高,缺乏正確的體育觀,對體育的目的、價值、功能沒有正確的認識,對體育的興趣僅停留在對結果的要求上,不能處理好德、智、體之間的關系。
2.2.2情感方面: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對體育活動中的緊張性、激勵性缺乏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主動進行鍛煉的努力不夠,體育成績提高較慢。
2.2.3意志方面:意志品質薄弱,在體育活動中缺乏主動性、自覺性、頑強性、自制性和勇敢精神。
2.2.4個性方面: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往往知難而退。這種性格的內傾性,造成了他們孤僻、不好動的性格。
2.2.5能力方面:對教師的示范和講解,注意力不能集中,理解能力差。運動記憶能力、操作思維能力、形象思維能力較差。
2.3“體育薄弱學生”的形成因素
本人對本校的2008屆高三學生和2009屆的初一年級的部分體育學習困難生做的調查。從結果可以分為內因和外因兩方面。
2.3.1內因:
2.3.1.1多數“體育薄弱學生”對體育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體育課就是玩玩而已,只要身體沒病,上不上體育課及體育成績好壞無所謂。
2.3.1.2缺乏自我鍛煉的意識和良好的鍛煉習慣,上課自制力差,不能按要求認真完成本節課的任務,練習時常常是躲在一旁當“觀眾”。
2.3.1.3體質狀況欠佳,有的學生身高過長、有的學生過于肥胖,或有其他疾病身體虛弱,這給他們在體育課的學習中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3.1.4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差,“體育薄弱學生”的身體素質往往處于下游水平,達不到中學生應有的標準,因而在學習田徑中的跳躍、投擲、體操時都有一定的困難。
2.3.1.5心理發展不健康,現在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由于一些家長對子女的過分溺愛,因而在責任心、求知欲、好勝心、意志力、獨立性和自我鍛煉意識等發展水平上都顯著低于體育學習優良生。
2.3.2外因:
2.3.2.1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他們一門心思抓孩子的智育、抓文化課的成績而忽視孩子體育課的學習和德育教育,平時根本或很少了解孩子在學校體育課學習的情況。
2.3.2.2教師的影響。
2.3.2.2.1用剝奪、疏遠、貶抑和支配等方式傷害學生。
2.3.2.2.2經常批評,不大表揚甚至對其成功、進步持懷疑與否定的態度,不平等對待。
2.3.2.2.3漠視“體育薄弱學生”的好奇心與熱情,使他們失去發展的動力。
2.3.2.3學校的影響。學校還是以“升學率”為目標,有的學校把畢業班的體育課與課外活動課改為其他科目,使這些學生以后很難適應更高年級的體育教學。有的學校和老師還經常利用課外活動進行補差、測驗,這對“體育薄弱學生”更是雪上加霜。
2.4對“體育薄弱學生”的轉化對策
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對“體育薄弱學生”進行轉化教育,首先要對其進行逐個分析研究,找出其原因及存在的實際差距,分清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然后對癥下藥。具體有以下幾點:
2.4.1針對內因進行轉化。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在教學中我們應嘗試著從以下幾點轉化“體育薄弱學生”。
2.4.1.1合作小組法。在學生剛入校時,結合必測教材和發展身體素質能力的教材,對學生進行初始測試,將全班分成優、中、差。這樣不僅發揮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友誼,更能有利于“體育薄弱學生”成績的提高,也能使體育“優秀生”增強責任感。
2.4.1.2雙分教學法。改變了以往一個班級同一種要求、標準、教法的模式,考慮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技術、身體素質的考核,劃分層次。A組,技術、身體素質均較好;B組,技術、身體素質一般;C組,技術、身體素質均較差,存在學習困難。A、B、C三組的學生根據學習情況可以滾動。
2.4.1.3成功體育法。當學生一有進步,就及時予以鼓勵,并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每位同學均嘗到成功的滋味,用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2.4.1.4多次成績考核法。將過去的一次性考試改為多次(3次或3次以上)教師制訂出每次考試成績的比重。從而使其產生期待控制自己學習成績的效果,并使其學習水平不斷提高。
2.4.1.5客觀評價法。能對“體育薄弱學生”從多方面客觀評價,從而能消除他們對體育考試結果的恐懼和擔憂,即使最后的考試不一定合格,但是通過與其他方面的評價結果相結合,也可能會出現理想的體育成績。
2.4.2針對外因進行轉化。
2.4.2.1多一點尊重。在教學中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對他們多點尊重,切忌對完不成動作的“體育薄弱學生”橫加指責、諷刺挖苦,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2.4.2.2多一點熱心。在教學實踐中對“體育薄弱學生”多一點熱心,體現教師的關心和愛護。
2.4.2.3多一點機會。由于“體育薄弱學生”的運動能力差,因而他們在課堂上的鍛煉機會和表現機會很少,其實要想轉化“體育薄弱學生”就必須多給他們一點照顧,在他們的能力范圍內給他們體現自我的機會。
3.結論與建議
在體育課上,“體育薄弱學生”表現出膽怯、缺乏自信以及過分緊張憂慮等情緒特征,而且,一般情況下他們更樂于當觀眾,非經老師督促才肯練習幾次。要想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解決的不僅僅是他們在體育上的進步和身體素質的提高的問題,更主要的是教會他們怎么面對現實、面對人生,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與增強自信心,使他們終生受益。這就要求我們學校、教師、家庭、社會多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支持,從而保證他們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謝佩娜,張健忠.體育教學中妨礙學生心理健康現象的探悉.體育教學,2003(1):12.
[2]汪曉贊,季瀏.如何評價學生的體育成績.中國學校體育,2003(3):8.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山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