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背景
早在五六年前,江蘇省教育廳就曾推進蘇南蘇北地區的教育均衡發展,當時其聲勢之浩大,涉及人員之多,經費保障之充足,可謂是空前絕后。
2010年5月27日,為了均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辦學水平,有效輻射優質教育資源、壯大薄弱學校的辦學實力,有效遏制和降低“擇校熱”,連云港市教育局與新浦區、海州區人民政府分別簽訂了《委托管理協議書》。與此同時,市、區教育局還分別與托管學校簽訂《委托管理工作目標責任書》,這樣新浦海州的12所學校成功“聯姻”。
為了能使托管工作有效的展開,連云港市教育局與新浦區、海州人民政府還就制度、經費、教師流動、督察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給教育均衡發展上了多重保險。這無不表明市、區教育局在均衡教育資源方面所作的巨大努力,它必將給教育教學送來一縷清新的空氣,給教育格局帶來新的變化。
二、幫扶回放
1.支教
2007年3月,在江蘇省教育廳和財政廳的組織下,丹陽老師來連某中學支教。起初,他深入每個英語課堂聽課,課后組織英語教師集體評議,并當面指導,一度帶動了學校的英語教研之風。后經英語老師的強烈要求,丹陽老師在多媒體室開了唯一的一節全校范圍內的示范課,卻沒達到預期效果。之后,英語教研活動日趨減少,直至消亡。2008年,丹陽又派一名女教師來支教。這次支教教師來校報了個名,學校根本就沒有安排她深入課堂,指導教研活動。支教活動名存實亡。
2.結對子
2008-2009年,連云港市兩初級中學結成幫扶對子。但因雙方并無具體的幫扶內容,彼此只是簡單互訪一次,留取照片,交流在飯桌上完成。事后,整理補充材料,幫扶活動也就圓滿完成了。
3.走教
2009-2010年第一學期,在區教育局的安排下,中心城區學校與農村中學簽訂幫扶協議。按要求,中心城區學校派1~3名老師到農村中學支教,農村中學選派1~3名老師到城區中學掛職培訓??墒浅菂^教師來農村學校座談取照后,就再沒有見派人來上過課。優質資源根本就沒有發揮出來,幫扶形同虛設。
三、剖析癥結
綜觀以上三次幫扶活動,無不是形式主義。搞座談,拍照片,留下幫扶資料。按理說這三次幫扶都是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組織下實施的,制度、措施、保障一應俱全,有推行的力度。特別是丹陽中學的支教,那是省“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由江蘇教育廳和財政廳聯合實施、教育財政專項資金扶持的民心工程。然而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為什么呢?
1.學校決策者的求穩思想,追求短期效應
作為一名校長,大都是從基層干起來的,他們很清楚要想實現教改有所作為是很難的。這不僅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財力和人力,而且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風險。教改成功,當然是升遷提拔,聲名遠播;教改失敗,上下責難,身敗名裂。況且每一個成名的校長,他們本人就是教改的先鋒。然而這樣的校長,微乎其微。所以大多數校長都是采取以不變應萬變,以求穩來維持現狀;只考慮眼前教學成績,追求短期光環。同時,他們也明確地意識到,單憑一兩個支教的老師,是不可能改變教學的現狀;支教教師對下面學校的環境并不適應,學校更不愿意拿出班級讓他們去實驗。所以他們對支教幫扶行為并不看好,只是礙于上級壓力,勉為其難地執行。而大部分支教老師則抱著評職稱、晉級、獲取政治資本而來,并沒有過多的教改激情。
2.沒有充分考察校情、學情、師情,幫扶無重點
無論是支教、走教、結對子、托管等等,都必須要摸清這個學校的具體情況,對癥方能下藥。比如,學校管理偏差的癥結何在?應該采取何種措施才能改變學生學習的現狀等等。有時候可能是一個癥結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只要解決一個問題,其他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但是,如果把支教幫扶僅僅理解為借調教師來上課,難免失之偏頗,更不會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如果幫扶無重點,力求全盤推進,那也有可能什么也抓不好。丹陽老師就是沒有了解學情,沒有充分考慮到南北學生的差異,過高地估計學生的水平,造成被動的現象,失去了他在教師心中的地位。
3.盲目聽匯報、查資料,督察跟蹤不到位
推進教育區域的均衡發展、發揮優質資源的輻射作用,這種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在推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方方面面的棘手問題。有些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就會阻礙工作的推進。下級已經學會了一套應付上級檢查的辦法,保證不比實干的差。而上級領導檢查又習慣于事前打招呼,盲目聽匯報、查資料,過程監控近乎零。形成上下蒙哄、花樣翻新倍出、收效甚微的現象。為期三年的省“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能在中途出現怪胎,乃至畸形,不就是一個典型的證明嗎?
4.忽略了教師衣食住行等諸多現實問題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安其居,才能樂其業”。如果連最起碼的衣食住行的問題都不能解決,就更別談安心施教了。丹陽女教師來連支教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生活不習慣姑且不談,連吃飯、洗澡等問題都不能很好地解決。她本人處處感覺不適,學校處處感到困窘,還無形中增添不少經費支出?,F在,連云港市6月份教育資源區域均衡發展全面鋪開,教師不再是“單位人”,而是“系統人”,部分教師即將面臨學校互換、走教的問題。隨之而來的衣食住行等諸多現實問題又擺在了面前,它必將成為阻礙和影響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的瓶頸。
四、支招
基于以上的認識,要想在教育上有所突破,要想真正實現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發揮優質資源的幫扶作用,就必須解決以上的相關問題。本人認為,制訂校長考核機制、打造教研型校長是關鍵;考慮校情、重點幫扶是突破口;深入督察、長期追蹤是保障;解決衣食住行等現實問題是前提。只有這樣,校?!奥撘觥辈拍茏叩酶h!
?。ㄗ髡邌挝?連云港市浦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