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不僅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智育任務,而且還兼有塑造靈魂、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任務。結合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德育滲透是達到英語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好教材,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教學有機地、緊密地結合起來,培養出思想健康、心靈純潔、品德高尚的優秀人才,也是我們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英語課堂,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一、滲透教學素材中的德育因素
我們目前采用的新教材,集趣味性、系統性、實用性于一體,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同時,還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作為教師,就要能深入挖掘其中的隱含思想,與日常的教育教學相融合。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材料,直接進行德育滲透;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靈活抓住語言情景機會,創設德育環境;引導學生發現和欣賞作品的人物美,以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課堂活動中凈化學生心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思想教育與語言教學的有機統一,把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重點,使學生既能掌握學科教學內容,又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學“What does he look like”時,我在上課開始前放了一段“東施效顰”的短片,從外貌上直觀呈現了本節課我們要學的內容,就是對人物外貌的描寫,然后開始導入新課。在課文內容講完后,學生幾乎忘了前面視頻的存在,以為只是讓他們辨別美丑。于是我提醒學生,是否記得東施和西施?學生的情緒一下子上來了,那么我們用英語表達一下,What does Dong shi look like? What does Xi shi look like?學生回答的積極性非常高,因為這是他們喜歡的模式,而不像傳統的教學手段那樣,讓學生在同學中互相比較形容外貌,有時不小心還會傷及同學的自尊心。在檢測了教學效果之后,學生以為這之后就結束了,其實真正的升華還在后面。于是又接著播放這一視頻,接下來的視頻內容是:東施雖然丑陋,可她冒著生命危險從火海中救出一個小女孩,最后東施和西施兩個人一起開心的跳舞。學生的靈魂一下子得到了凈化,他們似乎突然間明白,老師一開始就播放美女和丑女的視頻,教我們如何描述人的外貌,除了要完成這節課的教學要求外,真正的用意是要讓他們明白,外貌美固然好,可是心靈的美麗同樣是最可貴的。因此,不要簡單地認為英語教學就是學英語這門語言,我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可洗滌心靈,可謂一舉兩得。
三、用生活實例引導學生
思想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截取的素材對學生而言是最有說服力,最能使其記憶猶新的。教師如能把生活實例與教材相結合,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行為,其效果必會事半功倍。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祈使句這單元時,我把平時拍下的學生們追逐打鬧、吃零食等種種現象的照片貼出來,學生一看,特別是照片中的主人,立馬羞得面紅耳赤,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錯誤。然后導入新課,我們應遵守哪些校紀校規,校紀校規的英語呈現模式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Don’t run in the hallway. 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 Don’t fight and so on.每學一條,學生似乎都在自我比對,我有沒有違反這一條,那一條我做得不錯等等。這樣的教學效果就比枯燥乏味的文字講解好得多,而且把思想教育滲透進去,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達到了規范學生品行的目的。
四、用文明言行影響學生
教師在學生心中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完美的化身。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潤物無聲的影響不可小視。因此,千萬不要小看你的力量,不要吝嗇你的贊美。課代表幫我收起作業本時,我總會說:“Thank you!”離開教室時,我會及時說“Goodbye”。走廊上,過道里碰見學生,我會說“Hello”!有些膽大的學生曾告訴我:老師,你為何總這么客氣,害得我們都難為情。言下之意,我的“小恩惠”還是對他們產生了不錯的影響的。雖然只是最最簡單的英語問候,但與中文表達的效果絕對不同,還能起到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何樂而不為呢?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應該遵循英語教學規律,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學之中。教師只有認識到英語教學中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把德育滲透貫穿到英語教學的始終,才能使學生在獲得英語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形成并鞏固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只是普通的英語教師,成就不了什么豐功偉業,但我們能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用我們的高尚情操影響學生,使學生在學好英語這門語言的同時形成美好的心靈品格,作為老師的幸福也莫過于此。
(作者單位 浙江省上虞市道墟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