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衛生高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程現狀,就如何實施德育課改,提高德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做了一些嘗試和思考。
關鍵詞:衛生高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現狀;途徑
為了使面向學生的德育課程進一步地改革和完善,使其可以以大德育的宏觀教育為背景,深入衛生高職學校的特點以及護理專業的特色,構建整體的、開放的、實用的德育課程教育實施體系。本文將分析衛生高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程現狀,就如何實施德育課改,提高德育課的教學效率,做以下嘗試和思考。
一、德育課程教育現狀
1.理念滯后,內容與衛生高職校專業特點結合較少
進入新時期后,衛生高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程雖然一直在進行教學方式的探索,但還是缺乏全面的突破,沒有形成一種大德育的宏觀氛圍,仍然按照傳統的德育課程模式進行教學,按學年、按順序地警醒講授,不能結合職業教育的具體實踐,展開新形勢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是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滯后,另一方面則是德育課程的內容的抽象性發展。目前,衛生高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程的內容經過改革調整之后,已經越來越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但還是局限于知識性的理論講授和抽象性概念的灌輸,尤其幾乎沒有涉及結合衛生高職校護理專業的相關知識,缺乏一定的醫院生活的實踐經歷作為其教育的依托,這為衛生高職校德育課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從而容易形成一種形式的、無效的教育,也無法幫助學生解釋和解決他們在醫院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性、專業性問題和困惑。
2.重政治輕職業,缺乏實踐性
由于國家政治教育的需要,各類學校都會開展很多政治方面的課程,但是在衛生高職學校的具體實施中,往往會過度膨脹傳統德育中的政治知識,而弱化了生活性德育知識、與醫學護理學相關的德育知識,以及與職業實踐相關的德育知識的教育。縱觀現在高等職業學校的德育課程,我們會發現教材里很多內容缺乏鮮明的時代氣息,遠離職業教育的校情和學情。同時,課程內容抽象,缺少與職業實踐相聯系的內容,從而難以彰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特色和職業素質教育目標。教材設置多偏向于理論性和知識性,更便于教師進行講授,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但使學生難以理解,也會因其遠離具體職業知識的實踐性,從而使學生無法很好地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在現實生活和工作實習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二、新時期實施德育課改的途徑
1.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德育的基本功能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促進學生的成長得以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和素養,以及在工作和學習中的獨立意識,因此我們在進行德育課程的教學時,應該重視凸顯和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我們在德育教學中,應該走出傳統德育的權威性、灌輸性的教授方式,將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自身生活、個體在學習和工作中的實踐體驗,營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德育體系。這樣才能使學生將德育學習納入到自己學習的整體認知體系中,使其能夠起到真正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作用,從而真正確定學生在德育課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具備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
2.整合德育課程,凸顯“能力本位”
因為學生的發展是多樣而豐富的,因此,教材上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的培養是有限的,不少時候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的,所以我們在進行德育課程的內容的選擇時,要基于教材,并超于教材,進一步拓展教材。同時,我們除了重視傳統的正式課程以外,還要將德育課程與潛在的隱形課程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隱形課程優越的輔助作用,例如學校環境文化的問早、師生交往、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課外活動等實踐活動課程。德育課程還要與其他專業課、文化課結合起來,不僅在德育教育的內容上,在教學方法、課堂的組織形式上也要注重貫徹高等職業學校的德育目標。最重要的是,我們還需要走出傳統的“學科本位”的課程理念,而重視“能力本位”為基礎,“多元整合”型的教學理念的發展,形成一種“多元整合”的課程理念。創設以模塊為主的課程,設立新的教學目標:作為模塊化教學結構的目標,不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中心,而是以學與做的結合為中心。
衛生高等職業學校應該進一步深入學習德育課程改革的相關知識,在肯定原有成績的基礎上,進行更有效的開拓和整合,從而使德育教育更有實效性,增強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得以更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愛珍.高職德育課程改革探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10):43-44.
[2]賈啟艾.基于大德育理念下的高職護理專業德育模塊化課程的建構[J].新西部,2009(2):190-191.
(作者單位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