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心理和繼發心理
【主持人】 前幾期,我們提到:癌癥是一種心身疾病,特定心理因素是癌癥發生的重要誘因。那么,確診癌癥病情后,病人應該做怎樣的心理調整和治療呢?而這時候,醫生又該怎么做?請您談談這個問題。
【何教授】 與癌癥發生、發展有關的心理,可包括原發心理和繼發心理。原發心理是指促使癌癥形成的原始心理因素;繼發心理是指生了癌以后,因為癌癥所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
癌癥的原發心理比較復雜,不同的人,不同的病,常常表現不一。例如,有的患者之所以生肝癌,其原發心理可能是因為長期受到壓抑或者挫折或被欺騙等產生的窩囊、委屈、冤枉、憤憤不平等消極情緒或心境;當得知生了肝癌后,又滋生出憂愁恐懼等不良心理,就是繼發心理了。肝癌的繼發心理往往會導致失眠、胃痛等眾多病癥。而繼發心理又成為加速肝惡變和轉移復發的危險因素。
實際上,很多癌癥患者的繼發心理更為錯綜復雜,也常更加頑固難解,成為真正的心理死結。這種死結的存在,使得患者不斷給自己輸入劣性的心理應激。一方面加重病情,另一方面有可能在加劇內在功能紊亂的基礎上,成為促使癌癥轉移復發或產生新的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解開這一心理死結,就成為癌癥患者心理糾治的關鍵之一。而其中對繼發心理的調整,也涉及到對原發心理的反思和治療。
階段一:生了癌怎么辦?
【主持人】 癌癥患者的繼發心理主要有哪些表現呢?
【何教授】 我們的臨床經驗表明:在剛確診或懷疑自己生了癌癥的時候,占主導地位的心理問題往往是圍繞著“生了癌怎么辦?”、“后果及結局如何?”等展開的。也就是繼發心理問題的首要表現。這些問題患者常常需要求助于醫生的。
而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或者病情趨于穩定,或不算穩定卻也無奈地接受了生癌這個令人沮喪的現實,許多患者又會轉向追問:“我為什么會生癌?”、“為什么我會這么倒霉?”這是繼發性心理對癌癥原發心理的追問,是繼發心理的另一個重要表現和階段。這往往是患者自己的反思(當然也有小部分患者向醫生請教),容易形成死結;這時醫生要及時援手,幫其化解。
階段二:為什么會生癌?
【主持人】 那么醫生會怎樣應對和援助呢?請您具體談談。
【何教授】 根據我們長期觀察分析:讓患者耿耿于懷的、可能的致癌(或者說在癌癥發生過程中起著觸發作用的)因素大致有三類:一是對過去某些事件的忿忿不平;二是對自己過去的某些作為追悔莫及;三是認識到問題(癥結)所在,就是沒法自我解決。這些都常可成為心理死結。
No.1糾纏過去得失的忿忿不平
【何教授】 這種臨床很常見。許多患者總認為過去的某些事件是生癌的罪魁禍首。這些事件通常有:幾年前被人騙了,受人虐待(通常是夫妻關系不和,或與父母、公婆關系不順,或公司單位上下級人際關系失調等),沒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如房子沒分上、職稱沒評上、升職受阻等),或事業不因自己的原因而意外失敗等。一些患者常常念念不忘這些心理死結問題,并每每因此心生怨恨。對此如不加以消解,必定導致綜合治療的事倍功半。
【應對】 措施1,明確告訴患者,癌癥的發生,常是多因素所致,心因只是誘因之一。即使上述心理因素打擊很大,但不一定直接致癌,并不應該“承擔”全部責任,讓死結先松懈再說。
措施2,告訴患者,逝者不可追,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后面的路還長著呢!要是就此事耿耿于懷,倒真的是陰溝里翻船,一件小事輸一輩子不值得!不如振作起來,尋求新的生活。
措施3,對于能夠解開的心結,通過必要的心理疏導,加以消解。比如我們曾遇到一位寧波籍的患者,與一個外來妹結為夫妻,二人很恩愛。可他在外工作幾年后,發現妻子已經離家而去。他忿忿不平,認為妻子背叛了他。不久后他被查出了癌癥。我們得知這位患者的心結后,碰巧有人知道他的妻子在嘉定,而且并未再婚。原來丈夫外出工作時,婆婆對她苛刻挑剔,硬是逼走了她。后來通過我們牽線,夫妻二人又見了面,患者的心結就解開了,病情大有好轉。
No.2拼命三郎想買“后悔藥”
【何教授】 這類情況常見于成功人士或專業人士,往往原先是以命搏成功者。他們拼命工作,不知疲倦,忽略身體上的不舒服“信號”,終致大病。這類情況大有人在,包括工作太投入,做任何事都“較真”,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為了事業拼命工作,拼命應酬等。這類患者往往十分后悔當時的做法,常會陷入嚴重的自責狀態:“當時我為什么這么傻?”、“這么拼命努力,圖個啥?”常常成為他們揮之不去的心理死結。
【應對】 對此,我們通常以輕松的口吻,告之以其所敗——就敗于以往不珍惜生命和健康,過于認真、較真或拼命;語之以其所善——學會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及真諦,學會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戒之以其所害——不要再較真了,學會在工作上、生活上、對待任何事物上張弛結合,學會糊涂一些。難得糊涂也是做人的一種境界。這些人往往智商都不低,常稍一開導就豁然開朗。當然,心理死結解開后,要想真的做到重新生活、難得糊涂,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社會各界,特別是家屬、親友、同事的不斷叮囑、支持與勸告。
No.3性格偏差的“移異”
【何教授】 第三類死結往往表現為已經意識到自己問題的所在,但是無力加以改變。比如生性內傾拘謹者,在青年腦瘤、淋巴瘤患者中是主導型性格類型。很多患者清晰地知曉了這一點,卻自以為無法自行改變內向性格。因為他們通常信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并可因此十分痛苦和恐懼(或恐懼復發),也形成了解不開的死結。
【應對】 對此,我們只有一方面明確指出他們的性格中不利于康復的因素所在;另一方面敦促家屬及親友經常給予配合;再次,則經常創造條件,提供一些方便,邀請他們參加社交活動,并有意無意的為他們牽線搭橋,結成交往的“對子”,希望能借此解開死結。有時還真有一定的效果的。
需要戰勝的是自己
【何教授】 總之,面對癌癥患者,要讓他們知曉,要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消極心理和情緒,特別是自己過去的心理死結;讓他們認識到,在同樣外部條件下,為什么別人不受傷害而你卻病倒了;使他們懂得,怎樣才能使自己不受傷害,或者從傷害中走出;教他們學會,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抵抗力、免疫力,成為戰勝癌癥的強者,而不是回避逃跑。這個過程中,別人(包括醫生)只是客體,你自己才是關鍵的主體。
【主持人】 您講解的非常精彩。謝謝何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