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人們喜歡在家中被地熱或暖氣溫暖的包圍著,上班也會將空調的暖風調得很高。殊不知,室內長期暖意融融對身體并非有益。專家提示,溫度過高,濕度過低,容易引發疾病。冬季應注意保持合理的室內濕度。
干燥可引發多種呼吸疾病
每到冬季,氣候非常干燥,室內缺少濕潤、潔凈的空氣。在干燥的冬季,流感、百日咳、哮喘、支氣管炎等的發病率顯著增加,導致上述疾病的原因很多,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周慶偉說,除了冬季溫度偏低、溫差變化大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外,還有如下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環境濕度過低使流感病毒和致病力強的革蘭氏陽性菌繁殖速度加快,而且隨粉塵擴散,引起疾病流行;其二,環境濕度過低可使人的呼吸系統抵抗力下降。空氣干燥時,人體呼吸道表層的黏膜也容易干燥,以至于彈性降低,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不容易排出來。一旦黏膜受到損傷,則會引發黏膜充血,附著在表面的細菌就輕而易舉地入侵到人體,引發各類呼吸道疾病。
濕度太高也不行
如今,加濕器已經成為家庭防燥的必備品。為了防止干燥,有些家庭往往把加濕器一直開著,有時會使房間出現霧狀,其實這已表明濕度過大。周主任認為,冬季居室小氣候的最佳溫度為18℃-25℃,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為40%-60%,過干或過濕都不合適。“當空氣濕度低于20%,室內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多,則容易使人患上感冒;當空氣濕度太高,如超過90%,會使人體呼吸系統和黏膜產生不適,免疫力下降,對老年人尤其不利,會誘發老年人患上流感、哮喘、支氣管炎等病癥。”
家庭必備濕度計
目前,一般家庭使用的加濕器除了往外冒氣外,基本都不附帶濕度計,更沒有殺菌等附加功能,因此,室內濕度到底是多少,很多人并不清楚。周主任建議大家,最好選用具備自動恒濕功能的加濕器,只有當室內濕度低于標準范圍時,機器才會啟動加濕,高于此范圍則減少霧量至停止加濕。如果沒有自動恒濕功能的加濕器,最好在室內放一個濕度計,以隨時了解空氣濕度,并根據濕度調整加濕器。此外,加濕器應該每天換水,最好使用純凈水可避免形成水垢。加濕器還要一周清洗一次。
Q:除了加濕器,還有哪些簡單方法能增加室內濕度?
A: 1.如果是地熱家庭,可在地板上晾一些潮濕的衣服、毛巾等;
2.保持定時的通風,每天開窗換氣不少于兩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時間最好是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前后。這樣可以增加空氣的濕度,也是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的做法;
3.養些花草或金魚,諸如吊蘭之類,可以增濕,更可以凈化空氣。
Q: 使用加濕器能引發肺炎嗎?
A: 近年來,出現了一個新病名叫“加濕器肺炎”,和夏天多發的空調病類似,都是由家用電器的不科學使用引起的。如果說使用加濕器能引起肺炎的話,除非是加濕器里滋生了太多的細菌、微生物,就像空調會引起軍團菌肺炎一樣。有的家庭用加濕器,24小時開個不停。空氣中的有害微生物進入人體呼吸道,抵抗力弱的人就會染上加濕器肺炎。但一般情況下,如果自身有足夠的抵抗力,引發肺炎的可能性會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