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盛傳美國《讀者文摘》雜志推薦的“快速檢測你患動脈硬化的風險有多大?”這一“家庭體檢”之方法為,“坐在地板上,向前伸直腿,腳趾朝向天花板與小腿成90度夾角。腰部向前彎曲,手臂向腳伸展,努力觸及腳趾。如果夠不到腳趾,動脈硬化的風險就有可能增加。”
如此的檢驗方法是否有效呢?28歲的鄧小姐就對此不以為然:“做不了這個動作頂多說明我骨頭硬吧,和動脈硬化有什么關系?雖然摸不到腳趾,但我的體檢結果是正常的啊!”
動脈硬化真會影響肌肉屈張嗎
據《讀者文摘》說,該體檢方法的原理在于,人體健康的血管像氣球一樣柔韌,每天都有規律地擴張、收縮,從而把血液帶向全身。可是,年齡增長、體重增加、久坐、糖尿病等因素會導致動脈斑塊形成,動脈越來越硬。動脈壁和臀部、背部的肌肉一樣,由平滑肌細胞和結締組織組成。因此,無論哪里硬化,皆會對其他部位產生同樣的影響。也就是說,做不了這個動作,則說明腰背部的動脈可能硬化了,以至于腰背部肌肉的屈張運動也受到了影響。
對于這個理論,醫學專家認為,當人已經有動脈硬化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做不了這個動作的,然而做不了這個動作,也并不一定就表示有動脈硬化的風險。專家說,這個檢測也許主要針對現代人多坐少動的生活習慣。凡是多坐少動的人,動脈硬化的風險都會增加,因為活動量少了,新陳代謝就慢,由此血液里的垃圾就容易殘留累積,累積到一定程度,也就在動脈內形成斑塊,于是產生動脈硬化。
檢查眼睛耳朵可預知動脈硬化
專家指出:摸腳趾的這個體檢動作可以說明身體氣血不是很通暢,但不一定會發展成動脈硬化。實際上,動脈硬化是隨著人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身體不夠柔軟并不是這個疾病出現的先兆。
如果真要進行自我檢測,完全可以通過以下4個方面來觀察自己是否存在動脈硬化的風險。
首先是角膜老年環,有一些中老年人的眼角膜周圍會出現一圈灰白色的環,稱為角膜老年環。其實老年環的形成,就是血液中膽固醇、磷脂、甘油三脂等脂質過多地沉積在角膜邊緣的結果。
第二是眼瞼黃色瘤,也有一些人在眼瞼內側的皮膚上出現一側或對稱性的黃色斑塊,醫學上叫做眼瞼黃色瘤,一般以家庭性血膽固醇過高癥患者為多見,其中又以中年肥胖婦女最為多見。
第三是內耳反應,人體當動脈硬化缺血時,就會很快引起內耳反應,出現耳鳴、耳聾或眩暈等。這是因為內耳和腦組織一樣不能耐受缺氧,而且比心肌對缺氧更為敏感。
第四是耳垂皺折,由于耳垂是耳朵上唯一多肉的部位。所以當動脈出現硬化時,耳朵同其他組織一樣,得到的血液供應也較少。而耳垂是耳朵上對缺血尤為敏感的部位,因此在耳垂上出現皺折,也是動脈硬化的一個特殊信號。
飲食講究少膽固醇多維生素
平時合理的飲食可防治動脈硬化,因為血脂升高是動脈硬化的主要病因,所以飲食防治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血脂。
對于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臟、皮蛋等應盡量少吃,特別是血漿膽固醇升高者,更應嚴格控制,可是也要保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量。多吃些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豐富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豆類、蔬菜,主食不要吃得太精,因為谷類的胚芽中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E 等有益成分。
另外,不少微量元素如鉀、碘、鉻等,也可以預防動脈硬化。鉀鹽可保護心血管,所以多食含鉀豐富的食物,如蘑菇、豆類(黃豆、綠豆、赤豆、蠶豆)、菠菜、紫菜、蓮子、莧菜等,對心臟有益;碘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對防治動脈硬化有好處,故此,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魚、海參、海蝦、海帶、海菜等應多吃。還可經常食用含鉻較高的食物,如豆類、雞肉、貝類等,也有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