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沒有明確的學習和人生目標,在課堂上經常“神游”,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不知所云,但卻經常顧忌面子,不懂裝懂,令任課教師很頭疼,這對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和知識的傳授無疑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實現高效課堂,適應新課改,本文主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上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效課堂;學習興趣;人生觀
在職校課堂中,許多教師都反映,上課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教師在講授課堂內容后,想了解學生掌握程度的時候,通常會問“你們聽懂了嗎”,而大部分的同學都說聽懂了,即使沒有聽懂也隨波逐流。任課老師對此感到既頭疼又有壓力:真的都聽懂了嗎?其實,這在職業中學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結果呢?以下是我針對這個現象的一些思考。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認真、努力地去學習,不管遇到什么艱難都會勇往直前,最終也會因興趣和努力而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興趣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相反,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沒有興趣,就根本不用談用心去學了,更別談對教師所授知識的“懂”了。那么,怎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心理學研究表明:需要——動機——目標是構成人的積極性行為心理動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樹立動機,有了動機才能確立目標。作為一個學生,只有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學習是為了以后自身的成長、是為了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才能產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明確學習的重要性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
(2)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對學生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能充分挖掘并發展每個學生獨特的稟賦與潛能,喚起他們內在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激情。好多學生因和某一位教師的師生關系特別好,因而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學得特別好,這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古人亦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可以說,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優化師生情感,構建和諧的教育氛圍,是培養學生興趣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課改實施的前提和條件。
(3)充分做到課堂教學寓教于樂。要讓學生樂學愿學,使整個課堂教學寓教于樂。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的核心作用,就是為實現和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服務。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放松,整堂課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并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學方法選擇合理的話,就能夠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從而形成具有良好合作習慣的團隊班級。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問題。
(1)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更直觀,更容易被理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可以更節省課堂時間,使整個課堂變得更高效。
(2)分層次教學,讓課堂變得滿園花開。任何一個班級學生的程度都是參差不齊的,要想提高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真正做到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就要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起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才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
(3)提問交流,讓課堂變得有效而精彩。提問交流,是每個教師上課過程中的“法寶”,可以為引發學生思考而設計提問,為集中學生精神而提問,為拓展延伸而提問。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通過提問過程中的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地學,從而實現課堂的高效。
(4)小組競賽法,使課堂變得有效而快樂。小組競賽,是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將班級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給出任務,對學生的最終完成的作品進行評比。這是一種對專業課非常實用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的團體精神,而且可以使學生享受勝利的喜悅,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變得十分有效和快樂。
三、學生的面子問題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懂裝懂,隨波逐流,不敢面對現實的做法,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側重于對人思想的改造、人格的塑造,教育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指向性、形象性和活動性的特點。作為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使學生的道德與人格得到提升,讓學生學會學習而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那么怎樣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呢?
(1)充分利用班會課。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會,給學生多講解一些勤奮學習,刻苦拼搏,最終走向成功的一些實例,激勵學生奮發學習,克服懶惰,樹立清晰的明確的學習目標。比如:單招班的學生,目標是考上什么樣的大學等等。
(2)走出課堂。學校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把學校以前的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請到學校,給學生做集中的“激志”演講。這是一種非常務實而有效的方法,因為往往有的時候,教師說得再多,也沒有實例的效果來得鮮明。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早接觸社會,去體會當今社會的競爭是多么激烈。讓學生明白作為學生的他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為將來踏入社會作好充分準備。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面對“困難學生”,不知道怎么對待的時候,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聽不懂”沒有關系,只要教師本著教書育人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一定能找到使他們真正聽懂的辦法。也許尋找的過程會有些艱辛,但是只要努力,一定能使我們的課堂精彩而高效!
參考文獻:
[1]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M].濟南:山東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