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課堂導入要把握好兩個關鍵環節: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提出;新課改下地理課堂導入方法運用新趨勢兩方面對新課改下地理課堂導入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新課改;課堂導入;情境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入,可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使課堂一開始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將學生緊緊吸住。尤其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逐步確立了以學生為本的發展觀,以“對話”為場景的合作觀,以探究為動力的學習觀,課堂導入也應隨之改變以往的“套路”,以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在這里,我想就新課程改革下地理課堂的導入作一些論述。
一、課堂導入要把握好兩個關鍵環節: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提出。
導入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開始,是課堂教學的突破口。情境創設的功能主要是創設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讓每位學習者身臨其中,觸景生情,都有一種探究新知的渴望,奮力向前的沖動,使他們處于一種“憤悱”的狀態。因此,教師創設情境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隱含著學科內涵。
例如,學習《洋流》這一內容時,在導入上教師引用了兩個大的歷史事件。一個是“泰坦尼克”號撞冰山沉船事件,用地圖展示“泰坦尼克”號的沉沒地點、航行路OavwhGvN2kVN4/dwQ/OtWw==線,提出客輪是在四月份撞的冰山,而當時的大西洋應該是沒有條件形成冰山的,那么這些冰山是從哪來的?另一個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航海路線,同樣用地圖標出兩次從歐洲出發至美洲的航海路線。第一次從歐洲北部出發,用了37天的時間,第二次從歐洲南部出發,僅用了20天的時間。那么為什么兩次航行相差17天的時間?在學生處于“憤”“悱”之間時,引導學生說出海水的運動是有方向的,進而引入新課。這種導入引用歷史事件等材料,創設誘人思考的問題情境,不僅考慮到了問題情境的現實性,而且考慮到了情境的創設是否有利于本節課目標的達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載體。因此,這樣的情境創設是有效的。
問題的提出與情境的創設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經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情境,能水到渠成地將問題導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創新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對眼前能看到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對藏在后面的奧妙卻很感興趣。”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特點和思想上的焦點,設計一些智力上富于挑戰性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情境”。
例如前面提到的《洋流》導入中兩個情境的創設,引出了兩個問題:撞沉“泰坦尼克”號的冰山從何而來?為什么哥倫布兩次航海的用時有如此大的差別?學生自然而然地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進入自學探究階段。學生在自學探究中,能把學、思、疑、問四個相互聯系的學習要素連接起來,把傳統教學長期養成的學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問的惡習扭轉過來,真正養成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新課改下地理課堂導入方法運用新趨勢
1. 聯系歷史、熱點事件,緊扣實際創建“佳境”
可利用歷史事件來導入,如前面提到的《洋流》導入案例,也可以引用一些實效性強、意義重大、社會關注的“時政”熱點事件來進行導入,營造貼近學生生活實踐又滿足學生“欲望”的情境氛圍,以激發地理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態度,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學生自我修養、自我提升的意識和能力。這樣的導入也需要教師有敏銳的“時政”嗅覺,平時養成瀏覽新聞、關注社會和收集“時政”素材的良好習慣。
2. 課前準備,課堂導入學生“作主”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堅持民主、開放的教育理念,改變以往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培養能力的過程。確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這些新課程的要求。課堂導入也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來進行。
如有合適的內容,就可在講新課之前,讓同學們自己搜集資料,找與要學的新課有關的地理新聞、事件、景觀圖片等。形式可以多樣,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圖片、視頻,更鼓勵學生動手制作小報告、小課件等。在上課伊始,就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在學生演講后,進行課堂討論,進行探究式學習。例如,在講《城市環境問題》時,教師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資料,特別是當地存在的城市環境問題。在導入時,讓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的研討成果,然后分小組討論,這樣在新課未開始之前,就讓學生提前進入角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而分小組學習,更能激起同學們的競爭意識。
3. 現代科技,多媒體手段“助威”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優勢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起到有意注意不能起到的作用,從而調整學生的學習心理。在教學中,還可以憑借多媒體課件的聲像手段創造教學意境,帶領學生走進教材,開發思維。
課堂導入也由于多媒體手段的豐富而變得多姿多彩,改變了過去單調的教師口述、掛圖時代。不管何種導入方法,幾乎都能在多媒體上找到載體。如播放歌曲、影片、廣告、動畫等。這樣的導入能在瞬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學習變成輕松愉悅的視聽過程,達到愉快學習的效果。
新課改對課堂教學包括新課導入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運用不同的導入方法,以激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