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經濟時代的來臨,促使中國能源行業悄然變革。傳統能源供應商開始謀求向能源綜合提供商轉型,促進能源服務向一體化與智能化升級。
隨著產業升級的不斷推進和節能減排措施的日益加強,中國低碳經濟時代已經來臨。中國能源行業也因此悄然變革,迎接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
能源困境孵化能源綜合提供商
自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后,加強能源的節約、利用、管理以及保護環境,成為全球共識,節能減排也成為擺在中國政府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據統計,2009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30.66億噸標準煤,較2005年增加了30%,2010年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已經達到32.5億噸標準煤。2011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將分別降低16%和17%,據此推算,年均能耗強度需要下降3.6%左右。未來幾年,中國面臨著巨大的節能降耗壓力。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中國能源基礎設施資產利用率較低。以電網為例,公開資料顯示,美國電網資產利用率為55%,日本達60%以上,北歐國家正朝著70%左右的利用率努力,而中國電網資產利用率還不到35%。 而且,在能源網安全管理方面,中國也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據中電聯統計,2009年全國城市用戶年平均停電時間為9.11小時,高于主要經濟體的平均水平七、八倍。
節能減排的壓力與能源管理的不足直接指向國內能源行業的同時,也為國內的能源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一些大型的能源提供商開始向能源綜合提供商轉型。申銀萬國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保守估計2011-2015年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EMC)產業投資年均增速約18%,2016-2020年年均增速將達到30%。已在港上市10年的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奧能源”,02688.HK)率先提出了由能源分銷商向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以用戶“單位產品能量成本最優”為目標,依托系統能效理論和泛能網技術優勢,向地方政府及不同類型工商業客戶提供一攬子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及實施的金融服務、工程建設、運營服務、后期能源供應組織等系列服務。
一體化無縫對接供給需求
除了原有的能源企業向能源綜合提供商轉型之外,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軍能源行業分享節能減排的盛宴。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簡稱“EMCA”)統計,2009年底,中國以節能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達到631家,其中EMCA會員達到450家,同比增長17%;運用EMC機制實施節能項目的公司(EMCo)達502家,增長30%。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陸續出臺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配套資金獎勵等多項政策,為能源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在政策、資金等措施的激勵下,國內的能源服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從總體上看,產業規模還比較小、發展水平也較低,企業多而雜。而在能源服務需求方面,除大型項目之外,一些商業樓宇、住宅、中小企業等零散、小型項目的節能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
顯然,將多而雜的供給方與零散的需求進行一體化對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國內的能源困境。北京理想偉業節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理想偉業”)的“節能超市模式”為能源服務的一體化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以國外能源合同管理這一市場手段為突破口,通過整合國內節能服務產業的節能產品、技術、項目、資金、人才、服務等優質資源,將上游廠家和中游服務商結成廣泛合作聯盟,為下游客戶提供系統化、多樣化、可定制的“一站式”節能服務綜合平臺。其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為目標客戶提供一個系統、集成和滿足具體需求的節能方案,由此能產生可持續的經濟效益,這是理想偉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二是發揮節能超市的協同效應,為客戶在資金、產品、服務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有附加值的服務。
目前,理想偉業的“節能超市”平臺已整合國內外近50家主要節能減排廠家的600多項節能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成功實施節能項目。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半導體所、工程物理所、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北京愛國者、廣州智光、臺灣百鴻、泰豪科技、塞里克魯等一批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制造企業及節能服務企業均以戰略伙伴的方式加入到理想偉業的“節能超市”中。
智能化再升級
如果說“節能超市”為能源服務供需雙方的無縫對接提供綜合平臺的話,智能化則成為全面升級能源服務的利器—以智能電力和智能油氣網為共同引擎、利用先進的通訊、傳感、儲能、新材料、航天、化工、微電子、海量數據優化管理和智能控制等技術,對傳統能源的流程架構體系進行革新,形成智能電網、智能水務網、智能熱力網、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業管理、智能交互架構管理等子能源網架間更高效率能源流的智能配置,以實現能源產業雙網或多網的互動配置、能源總網架優化管理。
通過系統性調峰、平移負荷、增加現有輸送網的能力和效率等措施,智能能源網將極大提高現有能源網的資產利用率與能源利用效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組課題組測算表明,建設智能能源網將有望把我國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以200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而論,全國每年大約可節省至少近4億噸的標準煤。以2009年全球能源消費近110億噸油當量而論,大約全球每年可節省近10多億噸標準油;按原油價格每桶70美元估算,大約可節省7000億美元。
正因為此,能源智能化已日益成為歐美發達國家政府的議題。2010年9月23日,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在智能網絡全球論壇提出了美國發展包括可再生能源接入、大規模儲能、用戶端管理、智能電網、數據與信息安全、智能建筑等在內的智能能源戰略;德國聯邦政府經濟和技術部(FMET)已將其新制定的未來能源規劃命名為“能源互聯網”,即E-Energy,其主旨是建立一個基于ICT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可實現自我調控的高效能源系統;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則于2010年4月啟動“智能能源共同體(Smart Community)”計劃 。
在中國,隨著能源提供商的一體化與智能化步伐加快,以新奧能源為代表的國內能源企業也在能源智能化方面展開了系列嘗試。新奧能源的能源智能化服務以產業集群區為突破點,已與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上海南匯工業園區、長沙黃花機場等地開展智能能源建設。據新奧能源相關人士介紹,新奧能源與長沙黃花機場合作的天然氣熱電冷能源管理項目,將實現全系統節能33%,每年可減少一次能源消耗折標煤約1527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807噸。同時,新奧能源還與IBM簽署系列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向提供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及服務的智能能源服務商轉型。根據合作協議,IBM將向新奧集團基于節能減排的能源服務業務進行戰略投資,雙方成立基于實現智能能源和智慧城市的信息技術公司,IBM為新奧集團提供轉型進程中的信息技術外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