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醫療福利水平較高的國度,在一個公立(公益)醫院占主導的國家,在盈利水平普遍較低的行業,美國營利性私人醫院HCA通過構造患者、醫生、付款人和股東四方共贏的模式,破繭做大成為全美最大連鎖醫院,并在實現公益功能的基礎上獲得較高盈利。
目前國內民營醫療服務剛剛破冰,從業機構普遍規模小、業務單一,如何運用資本杠桿做大做強,如何通過內部精細化管理實現醫患關系和諧,HCA的經驗值得借鑒。
2011年 3月,美國最大的連鎖醫院運營商美國醫院公司(Hospital Corporation of America,簡稱HCA)以招股價上限的每股30美元公開發行1.26億股,籌資37.9億美元。上市首日,道瓊斯指數下跌137點,而HCA上漲3.9%。這是HCA歷史上的第三次IPO,此前,公司于1969年和1992年兩度IPO,又分別于1987年和2006年兩度私有化。
比“三度IPO”更值得關注的是HCA的特殊成長背景。在醫療福利水平相對較高的美國,營利性醫院的生存環境并不樂觀:一方面,非營利性醫院占據主導,其中公立醫院10%,公益醫院80%,而營利性醫院僅占10%,且非營利性醫院不僅享受稅收減免優惠,還壟斷了高利潤項目,相比之下,營利性醫院照章納稅且業務多集中在低利潤項目和慈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因公立(公益)醫院的非盈利性質,美國醫院的整體盈利水平被拉低,夾縫中生存的營利性醫院盈利水平也普遍偏低,資料顯示,美國非營利性醫院稅前利潤率僅3.65%,營利性醫院稅前利潤率也才9.27%(表1)。

作為營利性連鎖醫院,HCA不但成長為全美最大醫院集團,而且盈利水平高于同行。賬面上看,2010年HCA的稅前利潤率為7.3%,低于行業均值。但剔除杠桿經營的債務因素后,HCA醫療服務的稅前利潤率達到12%以上。
獨特的商業模式是HCA的撒手锏。研究發現,并購做大產生規模效應的HCA,通過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有效成本控制等策略,構建了患者、醫生、政府和股東四方共贏的利益鏈(圖1)。
高品質醫療服務滿足患者需求
HCA的成功,首先歸因于其在細分領域的合理卡位和對醫療行業本質的精準把握。HCA選擇內科、住院服務為主攻方向,這與時下美國醫療支出結構高度吻合。2006年的數據顯示,美國的醫療支出占GDP的比例約15-16%,其中,31%流到住院療養,21%歸內科服務,10%花在購買藥物,8%為護老服務,7%屬行政費用,其余23%歸入其他項目里,包括實驗室診斷服務、制藥業、醫療器具生產商等。HCA的這一定位,為規模化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寬度。近年來,隨著規模做大,HCA的服務項目也不斷豐富,介入外科創傷、精神康復等領域。

醫療行業的本質在于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以挽救生命或減少痛苦。HCA抓住了行業的本質,即在患者利益第一的原則下,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高品質服務。醫院的收入取決于兩個變量:患者數量(住院和門診)和收費水平。在收費水平趨于行業平均的情況下,贏得更多的患者,無疑是醫院做大規模和提高盈利水平的首要環節。
要贏得患者的認可,良好的醫療服務及其形成的口碑是重要基礎,這在美國的營利性醫院式微背景下尤為顯著。HCA成立伊始,就定位于提供超越患者預期的高品質服務。其管理層認為,臨床服務質量不僅有利于吸引優秀醫生的加盟,更直接影響患者的就醫選擇。為此,HCA堅持在提升服務質量上大手筆投入,包括招募優秀醫生、升級醫院信息系統和購置先進醫療設備。招股書顯示,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2006-2010年,HCA累計投入約75億美元用于改善硬件設施及信息系統。
不斷追求高品質,使得HCA在全美醫療界贏得了聲譽。2010年3月,HCA在美國CMS臨床核心素質測評中綜合得分98.4分,高于95.3分的平均值,躋身全美一流醫療服務機構行列。同時,HCA擁有極高的病人滿意度,超過90%的住院病人表示,“如果需要再次住院,仍將選擇HCA集團旗下的醫院”。
多項靈活策略吸引優秀醫生加盟
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不僅源自先進的設備和一流的信息系統,更源自醫療水平過硬的醫生團隊。招股書披露,HCA在招募優秀醫生上多管齊下,包括向醫生提供高技術含量、操作簡便的醫療設備,斥資打造廣受醫生歡迎的醫療數據庫并支持共享,給醫生提供舒適的辦公環境等。

更為關鍵的是,HCA為醫生提供股權激勵和充分的治理空間。股權方面,HCA邀請醫生成為其分支機構的股東,這些投資包括醫院、流動外科中心、診斷性機構、家庭護理機構以及康復和物理治療機構。截至2011年2月11日,HCA的普通股股東669人,其中法人股股東僅一家,其余多為授予股權激勵的管理層及業務骨干。
在公司治理方面,HCA在每個醫院都設有首席執行官、首席護士長和首席財會師各一名,由他們組成團隊運營和管理醫院的日常事務。HCA旗下每個醫院的管理團隊都會根據自身的條件設定目標,董事會也不會干預醫院的日常運營管理。
以低價贏得付款人支持
在美國,聯邦及州政府、企業雇主是醫療市場的主要買單人。聯邦政府提供的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是為65 歲或以上人士、不足65 歲但患有某種殘障的人士,及患有永久性腎臟衰竭的任何年齡人士提供的健康保險。州政府提供的州醫療輔助(Medicaid),是為收入和資產有限的人士和家庭提供的健康保險。企業雇主為雇員購買的商業醫療保險占據醫療服務市場的大頭,該保險由雇主買入,由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結算。

按最終來源看,HCA的收入中逾九成來自政府和保險機構(表2)。2010年,Medicare占其收入的30.5%,Medicaid占10.2%,雇主提供的商業保險占53.7%,僅5.6%來自個人支付。因此,獲得政府和保險機構的認可及持續支持,是HCA成功的關鍵所在。不斷降低支付成本或為患者提供更為便利的醫療服務,成為HCA獲得付款人支持的重要砝碼。
降低付款人支付成本的直接辦法就是降低治療費用。對比全美前三大營利性連鎖醫院的相關數據,我們發現,醫院規模與收費標準存在負相關:規模最大的HCA收費最低,規模第二的CHS其次,規模第三的THC最高(表4)。收費水平的下降,一方面得益于規模效應下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歸結于精細化的成本控制。
社區化選址,便于患者就醫,也是HCA得到付款人認可的原因。創立之初,HCA就著力于在全美范圍內提高社區醫療衛生質量。為此,HCA制定了更加側重于分支醫院貼近所在地區患者需求的發展戰略,并認為公司的核心價值在于每一個子公司和每一個社區。截至2010年末,HCA在全美21個州及英格蘭運營164家社區醫院,其中,佛羅里達州和得克薩斯州共計74家,占比45%。

低收費水平及社區化布局,使得HCA在美國未來的醫改中處于有利位置。目前,高支出、低效率、欠公平已成為美國醫療體系的三大積弊。為此,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動的醫改方案已于2011年3月獲得眾議院通過,該醫改方案的核心是實現“全覆蓋”和“低成本”,即通過適當的政府干預實現涵蓋低收入者和無業者的全民醫保,同時,通過調整醫保支出結構,削減不必要開支,提高醫保體系的運行效率。因此,擁有成本優勢的HCA自然將成為新醫改的受益者,事實上,HCA重點布局的佛羅里達和德克薩斯因居民收入水平較低,將是推動全民醫保的重點區域。
多管齊下不斷提升股東價值并購做大,實現規模效應
HCA的成長史也是一部收購擴張史,尤其在其早期階段(附文)。招股書披露,HCA的規模源自內生式擴張、并購以及參股。鼎盛時期,HCA同時運營350多家醫院。
即便經歷分拆和業務重塑后規模有所下降,但HCA仍然是全美最大的連鎖醫院集團,無論旗下的醫院數量還是營收規模,均超出第二、第三名的總和(表4)。截至2010年12月31日,HCA運營了164家醫院和106家獨立外科中心。2010財年,HCA實現營業收入306.83億美元,占全美醫療服務市場5%的份額。

多項策略提升盈利水平
在過往四十余年中,HCA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運行機制,包括收入循環管理制度、健康護理集團采購制度、信息技術與服務支持系統、護士管理機制等。該套機制保證了HCA最大化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在規模化采購中獲取收益,快速升級信息系統,以及維護順暢的勞資關系。在提升盈利水平上,HCA也是多項策略并舉。
首先,提高對子公司(即分支醫院)的利用率,即不斷提升入院病床使用率。基于低成本的高品質服務,讓HCA得到了更多患者的青睞,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他營利性醫院(表5)。
通過集團采購,HCA形成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降低了成本。而回避不盈利的服務項目,如疾病研究和醫生培訓服務等,同時將不能為醫院帶來收益的患者轉入公立或公益醫院,也是HCA提升盈利水平的法寶之一。
同時,HCA采取靈活的用工政策,盡力壓低人工成本。HCA的主要醫務人員并非其雇員,而是在合同制下的兼職人員。招股書顯示,截至2010年末,HCA共有醫務人員19.4萬人,其中有4.8萬人為兼職。2010年,HCA人工成本占營收收入比例為40.7%(表6)。
另外,HCA也在長期經營積累的基礎上,實踐產融結合,介入醫療事故保險領域。此舉不僅有利于HCA最大化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對每宗病例提供5000萬美元的事故保險(行業一般為500萬美元),更有利于維護醫患間的和諧。
實際盈利能力優于賬面水平
多管齊下的策略下,HCA錄得較高的盈利水平。賬面上看,HCA的盈利水平在全美前三大連鎖醫院中位列第二,經營利潤率7.3%,高于THC的6.9%,但低于CHS 的8.7%(表7)。考慮到HCA不斷利用杠桿并購策略,直接導致其承付了較高的債務成本,因此,剔除利息支出后還原的HCA真實盈利能力高于CHS。
杠桿經營下增幅放緩
HCA環環緊扣的商業模式,成就了其行業霸主的地位。不過,近年來HCA營業收入增速緩慢。招股書顯示,2006-2010年,HCA營業收入由254.77億美元增長至306.83億美元,年均增幅僅4.5%。

收入增長緩慢的首要原因,是其規模停滯不前。2006年,HCA旗下醫院166家、獨立創傷中心98家,而2010年,其醫院數量反減少兩家為164家,創傷中心增加8家至106家。另一個原因是病床使用率未能持續提升。2006-2010年,HCA的病床使用率維持在53-54%的區間內。再加上手術數量減少—門診手術由2006年的82萬例,逐步減少至2010年78萬例,同期住院手術則由53萬例減少至49萬例(表8)。這些都成為HCA營收規模繼續擴張的絆腳石。
競爭加劇也是HCA增速放緩的原因。HCA發源于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市,在過去四十余年里,該市成為民營醫療服務業的中心,徹底改變了美國醫療服務行業的面貌,但多達250多家的醫療服務企業,也使得行業競爭不斷升溫。
另一方面,杠桿經營抑制了HCA持續并購的量能。長期以來,運用杠桿收購做大規模的方式為HCA積淀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截至2006年3月31日,HCA的長期負債為106億美元。2006年11月被由私募股權組成的財團杠桿收購后,并購方更是通過發債等方式償還貸款和發放股利,截至2010年12月31日,HCA的長期負債更是高達276.33億美元。債務重負之下,HCA對外并購缺乏量能。為此,HCA將戰略側重點由外部并購轉向內部整合。據招股書,HCA此次IPO募集資金將用于償還債務,可以預期其債務負擔將有所緩解。但對于近300億美元的債務而言,37.9億美元的募集資金無異杯水車薪。
對于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