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年輕人隨時會受到時尚觀念的影響,企業也將這個群體作為市場營銷的主體來攻克。在新經濟的沖擊下,企業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多,但依然可以以細節的調整立于不敗之地。隨著銀行產品與民眾衣食住行的緊密結合,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憑借自身的經驗和對年輕受眾消費心理的把握,使招商銀行的產品逐漸成為年輕人追
捧的對象。
厚積薄發
1949年6月,馬蔚華出生于遼寧省錦州市,是一個豪爽而容易感情用事的人,有著典型的東北人的性格。在大時代背景中,高中畢業后的馬蔚華同千萬同齡人一樣,背起行囊到了遼寧省北鎮縣長興店公社狀元堡插隊。當時的他甚至做了當一輩子農民的思想準備。插隊期間,他憑借自己的文筆成為了小有名氣的報道員,初步表現了他的才能。
1978年4月,恢復高考的消息使全國學子振奮不已。馬蔚華也在這一年考入了吉林大學經濟系國民經濟管理專業。每個人的大學時代都是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后來馬蔚華在工作中仍喜歡去大學演講、做推廣,和年輕的學生們交流,也是受其大學經歷的影響。他回憶說,在學校中學到的理論和做事的方法,是他一生中最為珍貴的財富。
自1982年大學畢業后,馬蔚華先后任職于遼寧省計委、遼寧省委辦公廳、安徽省委辦公廳、人民銀行總行辦公廳。值得一提的是,在人民銀行任職期間,他以政府經濟官員的身份參與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監管,見證了中國銀行業的許多重大事件和變革,也為他之后對招商銀行進行的數次改革埋下了伏筆。
1992年10月,馬蔚華南下任央行海南省分行行長、黨組書記、國家外匯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長,一直至1999年。馬蔚華憑借他在中央部委及地方建立的極強的人脈關系和政治資源,為日后上任招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創造了便利。
搶站潮頭
1998年6月19日,在兌付不足和信貸危機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人民銀行海南省分行不得不宣告破產清盤。內外交困之下,馬蔚華奉命關閉了這家銀行,人行海南分行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家被關閉的銀行。第二年,馬蔚華走馬上任招行行長。
90年代中后期,互聯網方興未艾,時髦的年輕人都熱衷于談論互聯網。1995年,美國3家銀行聯合在互聯網上建立全球第一家網上銀行。馬蔚華目光如炬,及時鎖定銀行業務網絡化的戰略目標,決定讓招行與網上銀行聯袂。
網上銀行的興起為中國銀行業提供了與國際銀行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的機遇。馬蔚華選擇了“水泥”加“鼠標”的發展模式,開始了他在國內網上銀行領域標新立異的旅程。
當時的招行在全國只有幾十個網點,而國內第一大銀行——工商銀行有上萬個網點。招行和四大銀行相比,網點數量相差懸殊。但是互聯網建立起來以后,馬蔚華把計算機、手機、ATM機都作為終端,各個終端連起來以后就延伸了招行的網絡服務。網點少,成本就低,對效益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自此,馬蔚華確立了以銀行業和互聯網產業相結合的營銷方式,“網絡化、資本市場化、國際化”成了業內對招商銀行的評價。
當然,在銀行業界風頭一時無兩的馬蔚華也被人質疑,時至今日他仍然是個頗受爭議的人物。2011年因在兩會期間發言說“房價上漲根本是一個貨幣問題,因為老百姓手中的錢太多了”,被評為“最具有讓招商銀行破產潛力的'銀行家'”。好事者評價他是“野心家”、“資本家”,但時下中國的發展并不存在什么姓資姓社的問題,相信時間的車輪會為今天的爭議給出答案。
顛覆傳統
“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