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副職之后,小姑終于接替退休的一把手,當上了街道衛生站站長。放眼望去,整個家族都是引車賣漿之輩,好不容易出了個“做官”的,大家都很激動,尊稱她為李站長。
站長得來不易。小姑剛進環衛局時還不到20歲,雖是事業編制,但待遇尋常,干了幾年,她辦停薪留職下海經商。幾經沉浮,覺得還是體制內好混,又回到原單位,可辦公室里已經沒了她的位置。領導說,想留下可以,但只能去掃地。小姑躊躇了一陣,最后還是去了。每天天蒙蒙亮,她便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出門,上午10點前回家做飯,下午再出去晃蕩一下。
曾經有個午后,小姑和同事們正在掃地,一個未雨綢繆的母親當街教育起自己的小孩來:不好好學習,就只能去掃大街。小姑的同事當時就爆了:我掃大街掙得比你多!小姑很解氣,但也很揪心,這么掃下去面子上實在過不去。上下疏通,幾番打點之后,小姑終于調入衛生站,從一線解放出來,進入了管理層。
幾經試探,老站長覺得小姑不錯,可視為私人,于是對她諄諄教導:我們這個地方,具體事務不多,搞好大家的關系是我們的重要工作。小姑心領神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麻將、聚餐上,當然,每天還得騎車出去兜一圈,督促大家把地掃得干凈點。一線人員中,真正有編制的沒幾個,可稱得上掃街貴族,大部分是臨時聘用人員,一個月幾百塊錢,沒有什么保險,干得不好,可以隨時解聘。對于這些人,小姑的指示還是蠻起作用的。也多虧這些人的辛勤勞作,才讓小姑有了大把空余時間。
小姑上班之余讀了一個黨校自考,這為她日后晉升提供了學歷資本。升為站長后,我們整個家族竟都開始跟著沾光——爺爺奶奶腿腳不便,小姑派人定時買菜、送米;逢年過節,小姑分到的東西,轉手分給我們每個小家庭一份;有一次,她甚至安排我媽冒充她們的員工,做了一次體檢,570塊。我媽激動得面堂發光:做了這么貴的體檢,居然沒查出病來,真是心有不甘。
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小姑到底是科級還是處級,也不知道她是公務員還是事業編,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小姑官不大,但在站長這個位置上,她不僅把自己活舒服了,還用權力惠及家人,而那些辛苦賺小錢、經常在社會上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家族成員,也都從小姑這里得到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