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11時03分,四川安縣桑棗中學校長葉志平因腦溢血搶救無效,在四川華西醫院病逝,終年57歲。
6月3日,傍晚6點30分,忙碌了一天的他突然覺得頭暈目眩。“我沒事,可能最近太累了,讓我睡兩個小時就好了。”他寬慰妻子。沒想到,這句話卻成為訣別。
作為一所偏遠農村中學的校長,葉志平本來默默無聞。汶川地震那天,他正在綿陽。趕回安縣桑棗中學后,聽說自己的學校“無一人傷亡”,他不敢相信,要求再次清點。確認后,他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安縣地處地震帶,教育局統一規定每周上安全教育課。桑棗中學專門制定了應急疏散的方法和預案,對疏散演習的各個環節做出規定。這個演習方案開始時并不完整,他們做一次總結一次,再合理地修改。每周一次安全教育課,每學期一次緊急疏散演習,桑棗中學從不間斷。緊急疏散演習時,有人計時,之后講評各班級存在的問題。安全意識更是滲透到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每次全校開會,葉志平都告誡學生,不要拖著自己的椅子走,要端平——拖著的椅子會絆倒人,后面的學生往前涌,踩踏都是這樣發生的。
作為農村中學,學校的經費一直是緊張的。為了讓學生有安全的校舍環境,葉志平不厭其煩地向教育局申請撥款,左一個5萬元、右一個5萬元地要。修建學校的幾十萬就是這樣一點點要來的。
曾經有人說葉志平反應過度。“他是一個很執著的人,認準的事,就一定會想盡各種辦法完成。”這是曾經擔任學校會計的許倫生對葉志平的評價。
正是葉志平常年鍥而不舍的安全警示演練和校舍加固,才使2200名學生,在短短1分36秒內全部安全轉移,無一傷亡,他也因此獲得了“最牛校長”的贊譽。
有人說,1分36秒,是葉志平57年人生最絢爛的時刻。葉志平對此的回應是:“我不過是做了一件職責內的事情,任何校長在我這個位置都會做。”
1分36秒的背后,是葉志平一輩子獻身農村教育的敬業精神。桑棗中學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學校,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葉志平的大半個人生和它密不可分。1978年,他從綿陽師范學校畢業后到桑棗中學教書,承擔了英語、語文、音樂等多門課程的教學,課表幾乎從周一早上一直排到周六下午。
從入校到最后倒下,葉志平只向學校請過兩次假:一次是結婚,請假3天;一次是母親去世,請假1天。
大地震中,桑棗中學失去1.3萬平方米教學樓和幾乎全部的教學設施,葉志平很快投入到災后重建的工作中。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一生的夢想就是辦一所好學校。得知新學校有可能異地重建,葉志平開始認真勾勒“夢想中的學校”藍圖,前后設計了3次新校園,每次都在圖紙上添加一些過去想都不敢想的設施——運動場、音美體設備、實驗室、階梯教室……但“千萬別出安全事故”依然是他最看重的。
“我們不需要豪華的學校。”他說,現在有的地方把中小學建得很豪華,甚至像迷宮,其實不利于中小學生逃生。“我們只需要教學大樓牢牢的,門前的路寬寬的。”
桑棗中學新校辦公室和教室都是水泥地,方便初中生蹦蹦跳跳,教室外還有寬走廊,便于遇到緊急情況時快速疏散。
重建校舍的日子里,葉志平放棄了去外地療養和出國考察的機會,和工程技術人員一起風里來、雨里往。2010年1月17日,全體師生正式入駐落成后的新學校,望著真真切切存在于眼前的教學樓、運動場,葉志平笑了,“現在我們建起了新校園,更沒有理由不讓農村的孩子們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葉志平出名之后的3年中,有地方想用15萬年薪挖走他,甚至配房配車,他拒絕了。“我一生的夢想就是辦一所好學校,現在我和同事們已經有了一所好學校,為什么要走呢?”
四處奔波、到處講學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將自己的人生觀和安全意識四處推廣,他終于病倒在“5?12”3周年之后不久。有人說,葉校長什么都防到了,就是沒防到自己的身體。
葉志平昏迷期間,桑棗中學的中考成績又一次在全縣奪魁,而他生前的心愿——給學生建一座圖書館綜合樓,目前已完成了三分之二的主體工程,9月即將完工。
葉校長不會看到這一切了。他突然離世,讓知道他事跡的人無不傷感。有人說,葉志平在天堂會很寂寞,因為他沒有帶走一個學生;也有人說,這會是天堂最幸福的寂寞,也是人世間最寂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