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這對“老冤家”,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始終被爭端圍繞。作為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對陣巴勒斯坦,以色列本可毫不費力。然而,這場曠日持久的巴以沖突卻打打停停,越發膠著,始終難見分曉。
面對嚴酷的戰爭環境和經濟封鎖,巴勒斯坦人往地下動起了腦筋——他們挖出一條條地道,從境外偷運生活物資、武器彈藥,甚至還對以軍哨所發動突然襲擊,猝不及防中,以軍往往傷亡慘重。古老而傳奇的“地道戰”,竟然在21世紀卷土重來。
生活物資與軍火的秘密通道
47歲的默罕默德?阿哈瑪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原本在加沙(巴勒斯坦城市,與埃及接壤)經營著一個制磚廠,生意一直不錯。但自從2007年6月以色列全面封鎖加沙后,阿哈瑪的生意便一落千丈,于是,頭腦靈光的阿哈瑪雇傭了10名勞力開始挖地道——從加沙通往埃及,到埃及找些新的“營生”(即走私)。他的理由很簡單——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
“我穿的這身牛仔服就是埃及產的,當地賣11美元,不過要是運到加沙的話,轉手就可以賣到33美元。我的涼鞋也是埃及運過來的,加沙這邊沒有這種款式,只有從埃及才能買到,因此不缺銷路。”
“我其實什么都可以從埃及進口,從男女服裝到汽車零配件,從巧克力到藥品。不過進貨最多的還是鞋子。”靠著數條地道“生命線”,阿哈瑪在過去幾年里賺得盆滿缽溢,而地道也逐漸成為巴勒斯坦商人的重要投資渠道。
如今,在加沙以及更多的巴勒斯坦地區,挖地道已成了一個紅火賺錢的“行業”。地道開挖前,商人們先選中一些人家,每個月交給房主一定的費用,就在他家的院子或屋子里開挖地道。開始時先挖一個直徑一米、深約10米的豎井,然后再在井底沿水平方向掏挖,挖掘工人每掘進3米左右,就用木板支撐地道四壁,防止塌陷。挖出來的沙土放在面粉袋里,運到遠處不易被人發現的地方。在此過程中,時刻有人在地道進口放風,一條地道一般耗時兩星期到4個月完工,長度從一兩百米到數公里不等,每條地道的造價至少在1萬美元以上。
商人們利用地道走私貨物的是對利潤的追求。他們挖地道的潛臺詞就是——賺更多的錢,為了這些錢值得冒險。不過,幾乎所有的商人都否認自己會利用地道走私武器,盡管那更有利可圖,他們都將自己形容為地道的商人。
話雖如此,但每年仍有許多武器通過地道流入加沙和巴勒斯坦其他地區,從炸藥、AK-47步槍到“卡桑”火箭,這些都讓以色列人頭痛不已,針對巴勒斯坦地道的軍事行動也早已展開,但效果又是怎樣的呢?
地道炸彈,防不勝防的噩夢
巴勒斯坦人的地道對以軍來說其實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在加沙南部的邊境城市拉法,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巴勒斯坦人就開始利用地道向加沙運送武器。以軍曾多次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企圖摧毀這些縱橫交錯的地道,但地道還是越挖越多。
近兩年來,巴勒斯坦武裝人員甚至直接使用地道來向以軍據點發動襲擊。他們將地道挖到以軍據點的地下,在里面堆滿炸藥,然后引爆。據統計,僅在2010年上半年里,巴勒斯坦武裝人員至少10次通過地道襲擊以軍檢查站,并多次成功,造成數名以軍喪生。據以軍推測,目前僅在加沙一地就還有數條“地道炸彈”隨時可能爆炸。
相對于狙擊手的冷槍以及“卡桑”火箭彈而言,這種“地道戰”暫時成為了以軍的主要威脅。但讓以軍頭疼的是,雖然情報人員和軍方投入了數千萬美元提高科學探測手段、加強偵察工作、研究對付“地道戰”的辦法,但成效似乎都不大。2011年初發生在拉法就發生了一次地道襲擊事件。
為了這次襲擊,巴武裝人員4個月前就開始在拉法東部的一個農田里開挖地道,一直挖了300米長,直達以軍檢查站的地下。當時,以軍在附近地區部署了很多兵力,進行嚴密巡邏,并砍倒大片樹林和灌木,但直到據點被炸得支離破碎時,以軍才如夢初醒。一名以軍軍官承認,巴武裝人員的“地道戰”給以軍士兵造成很大的心理沖擊,士兵們心神不定地坐在哨所里,不知道何時腳下的大地會轟然裂開,將自己吞噬。
此外,為了阻斷巴勒斯坦人利用地道走私武器,以軍還計劃在加沙及其他地區挖掘壕溝——壕溝的平均深度在15至25米之間,寬度平均在120米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超過300米,壕溝里將注滿水,實際上相當于一條護城河。
這種“挖溝灌水”的方法其實很老套——二戰時日軍為了應對中國軍民的“地道戰”就已使用過,可最終還是徒勞。而以色列國防部副部長博伊姆也表示:“以色軍目前尚沒有對付這種襲擊(地道)的有效方法”,并決定不惜“在全世界范圍內學習地道戰資料”,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戰況將如何?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