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明清時期,瀘州老窖大曲便因日益發展的生產力和交通而得到繁榮發展,清代詩人張問陶曾賦詩曰:“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民國初年,瀘州老窖開始走向世界——1915年,溫永盛釀酒作坊生產的“三百年大曲酒”(今瀘州老窖特曲)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一舉奪得金獎,瀘州老窖也從此譽滿海內外。
抗戰期間,伴隨國民政府內遷,四川人口激增,商業繁榮,旺盛的市場需求極大地刺激了瀘州酒業的發展,瀘州老窖濃香型酒質更加趨于完善和穩定。1952年,在國家首屆白酒評比會上,以瀘州老窖為代表的“瀘型酒”摘得濃香型王者的桂冠。隨后的1959年,依照瀘州老窖的各項指標制定的中國濃香型白酒行業首本釀造工藝書——《瀘州老窖大曲酒》出版,印證了瀘州老窖在中國白酒行業中“濃香鼻祖”的地位。中國白酒泰斗秦含章先生曾經贊曰:“瀘州老窖代表了中國濃香型白酒的最高水平!”
碎壇飲譽舊金山民國酒城中的濃香傳奇
1911年,腐朽的滿清帝國在辛亥革命的風暴下消亡。1912年元旦,革命領袖孫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定國號為中華民國,以1912為民國元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民國改元后,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瀘州老窖的釀造工藝日漸成熟并定型,濃香四溢的瀘型酒酒質也在這一時期得以提高并開始走向世界:1915年,溫永盛釀酒作坊生產的“三百年大曲酒”(今瀘州老窖特曲),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以其“醇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后尤香、回味悠長”的特點,從來自全世界31個國家共20萬展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金獎,創造了瀘州老窖香飄五洲的佳話。
時至今日,從那枚躺在瀘州老窖博物館里的金質獎章上,依稀可見載譽歸來時瀘州城內張燈結彩、鞭炮齊鳴的熱鬧景象。作為我國濃香型白酒最早獲得的國際性金獎,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章見證了瀘州老窖“濃香正宗,香飄五洲”的傳奇,因而四川民間有詩曰:“碎壇飲譽舊金山,瀘州老窖天下傳”。
1912年2月,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在滿清王朝的覆滅中結束,3月,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華民國進入軍閥統治時期。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復辟帝制,由此引發了全國范圍內反袁復辟的斗爭——護國運動。此時,一名深受中山思想浸潤、立志報國的熱血青年隨蔡鍔將軍由滇入川,與瀘州酒鄉結下了不解之緣……
1916年初,時任蔡鍔軍中第三梯團第六支隊隊長的朱德隨蔡鍔將軍護國討袁,因軍務在身,不能與家人團聚,除夕之夜,他百感交集,遂賦詩慰藉:“護國軍興事變遷,烽煙交警振闐闐;酒城幸保身無恙,檢點機韜又一年。”之后,“酒城”大名由此而生。
1916年6月,袁世凱死后,中華民國進入軍閥混戰時期,這一時期的瀘州酒業并未受到影響,反而在生產規模上有所擴大,各作坊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在釀造工藝和酒質上不斷改進,產量也有所提高。據史料記載:1936年,瀘州曲酒年產量已經達到800噸,舉國罕見……
偽滿洲國的建立無法滿足日本帝國的狼子野心,伴隨盧溝橋一聲槍響,中華民族展開了長達八年的浴血奮戰?!捌咂呤伦儭焙?,日本全面侵華,其勢迅猛,直逼南京。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國府移駐重慶宣言》,宣布遷都重慶,四川由此逐漸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日本帝國主義除了在軍事上進攻中國外,還在經濟上向國民政府據守的大后方發動攻勢:通過誘使將大后方的軍需民用物資走私到淪陷區、傾銷日貨等手段大量取得中國的外匯儲備、并全面封鎖斷絕國際援華,使抗日政權在金融上崩潰。為避免工業盡陷敵手,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把重要的工廠遷入內地,進一步控制金融以應戰時之需。除了遷入大后方的工廠之外,四川本土的民間工廠也為國民政府大后方的民用軍需提供了有力保障,瀘州老窖民間作坊群便是其中之一。
抗戰時期,瀘州是國民政府大后方重要的戰略物資轉運碼頭,由于人口激增,商業繁榮,旺盛的市場需求極大地刺激了瀘州曲酒的生產,為滿足大后方的民用軍需,發展地方經濟,各級政府也投入大量資金,幫助提高瀘州曲酒生產水平,擴大生產規模。這一時期,瀘州酒業得到了巨大發展,釀酒作坊和酒窖年年遞增,遍布城郊各地,縱橫數十里,并出現溫永盛、天成生、協泰祥、春和榮等36家作坊晝夜生產窖酒的壯觀場面,最高年產量達1800噸,居全中國之首,瀘州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酒城……
如今,在瀘州老窖的濃濃酒香里,仍然可以品到瀘州人民以酒報國、團結御侮的真實身影,這段特殊歷史下造就的尚酒精神,也因此成為了瀘州老窖中最濃郁的酒文化。
歷經戰火的華夏大地在飽經滄桑后蘇醒。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瀘州老窖也開始了千百歷史的美好延續。
1952年,新中國舉行了首屆全國評酒會。會上,瀘州老窖酒憑借其清冽醇馥、甘醇濃香的特質,與茅臺酒、汾酒、西鳳酒并稱中國白酒類四大名酒。由于各類白酒風格迥異,評酒專家們在進行理化分析、感官品評的同時,又根據白酒的各類香型,將它們劃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等,瀘州老窖大曲酒,正是以它醇香濃郁、飲后尤香的品質被譽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隨后,瀘州老窖酒金牌不倒,成為唯一蟬聯五屆“國家名酒”稱號的濃香型產品,奠定了“濃香正宗”的崇高地位。
1956年至1958年間,國家輕工業部決定從科學規范上著手整理、總結推廣瀘州老窖酒這個古老民族遺產的傳統工藝,并著力制定具有法律意義的白酒行業和衛生標準。隨后,由四川省酒類專賣局和糖酒研究室(現四川省發酵研究所)派出的釀酒專家陳茂春、熊子書等人,通過對有著400多年歷史的1573國寶窖池群的細致考察,科學地制定出了中國濃香型白酒的行業標準。1959年釀酒專家們將考察材料整理成冊,由輕工業出版社出版了濃香型大曲酒的釀造方法的第一本工藝書《瀘州老窖大曲酒》。
1963年4月,新中國開國元勛朱德回到闊別多年的瀘州,他踏著當年革命的路途,將對酒城瀘州和老窖曲酒的追憶之情化作詩賦:“待到新秋氣爽時,重入怡園詩酒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