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利率政策是央行通過調控利率,利用利率杠桿影響經濟運行的手段,是一國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聯儲利用利率調控經濟的歷史悠久,而我國利用利率政策調控經濟的實踐處于起步階段,通過利率來調控宏觀經濟運行的機制還不完善,與美國這一利率政策成熟的國家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通過對兩國的利率政策進行細致比較,挖掘兩國利率政策差異的深層原因,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利率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 中美利率政策比較
(一)中美利率政策目標比較
1.美國的利率政策目標

由表1可以看出,美聯儲頻繁地上調利率,嚴防流動性過剩引發通貨膨脹。只有經濟受到象“9·11”事件以及金融危機等的影響,經濟大幅下滑時,美聯儲才會采取擴張的利率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即使美聯儲采取擴張的利率政策也十分謹慎,一般對利率進行微調,下調幅度為25個基點,以防止利率下調引發的通貨膨脹。實際上,自制定金融政策的獨立性確立以來,美聯儲一直將穩定物價作為首要目標。鑒于20世紀70年代“滯脹”的教訓,以及80年代以來美國大部分時期處于經濟增長態勢的現實,美聯儲此后主要任務是控制通貨膨脹。
2.我國的利率政策目標

從表2可以看出,當GDP增長率下滑,經濟趨冷時,央行會下調利率促進投資、消費的增長和物價回升。而當GDP增長過快,出現經濟過熱帶來的通貨膨脹時,央行會調高利率使過熱的經濟降溫,同時控制物價上漲。但是根據丁伯根法則,利率政策只能有效地實現一個經濟目標,而不能同時兼顧多個目標。基于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的現實,利率政策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經濟發展,只有當物價上漲對人們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危害時,利率政策才會劍指通貨膨脹。通常操作是:當新一輪的利率調整開始時,利率政策目標會兼顧控制物價的目標。但當物價恢復到合理水平,利率的持續上升或下降并沒有隨之停止。而只有當經濟增長走上正常的運行軌道后,這輪利率調整才會結束。因此,我國利率政策的首要目標是促進經濟發展。
(二) 中美利率政策工具及傳導機制
1.美國的利率政策工具
美國的利率政策工具是聯邦基金利率。該利率是銀行間隔夜準備金貸款的利率,反映銀行間資金的借貸成本。聯邦基金利率是市場化的,美聯儲只能通過買賣國債影響資金的供求關系間接地影響聯邦基金利率。同時,聯邦基金利率是其他短期利率定價的基礎,主導短期市場利率的走勢。其改變能通過金融體系傳導最終影響實體經濟。美聯儲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聯邦基金利率。
2.美國利率政策傳導機制
美國利率政策傳導機制始于美聯儲買賣國債使國債收益率和聯邦基金利率同時發生改變。由于聯邦基準利率不僅反應銀行之間拆借成本,更重要的是傳達美聯儲政策導向;國債是在眾多的金融產品中品種最齊全,流動性最強。這兩種利率的變動使短期市場利率改變。短期市場利率的變化通過發達的金融市場(貨幣市場、信貸市場、外匯市場和證券市場等)以影響存貸款利率、期貨、遠期協議等方式影響長期利率。長短期利率的變化能引起其他金融資產價格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整個金融市場利率最終影響實體經濟。
3.我國的利率政策工具
我國利率政策工具是存貸款基準利率,該利率由央行直接控制。雖然我國的同業拆借利率已經基本實現市場化,但要成為利率政策工具還不可能實現。因為我國金融體系沒有高度市場化。首先,央行影響同業拆借利率的作用有限。我國的CHIBOL交易量很小,不能覆蓋整個金融體系。其次,市場利率與資本市場關聯性差。我國同業拆借市場與資本市場割裂,貨幣供求不能引起資本市場利率體系的變動。
央行在制定存貸款利率時,主要考慮的宏觀因素有社會資金總供求狀況、企業經營成本、銀行利潤率、市場價格總水平以及國有企業利息承受能力、財政收支狀況等方面。利率的決定是各個部門相互博弈達到的最終平衡,削弱了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能力。
4.我國利率政策傳導機制
央行能直接控制的利率是存貸款基準利率。該利率將整個利率傳導鏈分為兩段。上半段始于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或信貸渠道等工具改變基礎貨幣。我國同業拆借市場和國債回購市場已放開,同業拆借利率和國債回購利率完全根據資金的供求關系決定,二者的變動影響短期市場利率。第二段始于存貸款基準利率,存貸款基準利率的變動引起資本市場等整個金融體系利率變動,進而影響投資、消費等實體經濟。兩段傳導鏈銜接部分即從短期市場利率到存貸款基準利率沒有順利地過度,原因是存貸款基準利率由央行決定。
(三)中美利率政策效果比較
本文通過比較中美兩國利率對促進經濟增長和保持物價穩定的有效性來分析兩國利率政策效果。
1.變量選取
在分析利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中,AGDP、AI、AI1 分別代表美國(2000—2009)GDP實際增長率(季度數據)、聯邦基金利率及其滯后一期利率;CGDP、CI、 CI1 分別代表我國(2003—2009)GDP實際增長率(季度數據)、一年期貸款利率及其滯后一期利率。分析利率對保持物價穩定的影響中,ACPI、AI、AI1、AI2分別代表美國(1998—2009)物價指數(月度數據)、聯邦基金利率及其滯后一期和二期利率。CCPI、CI、CI1、CI2分別代表我國(2006—2009)物價指數(月度數據)、一年期貸款利率及其滯后一期和二期利率。
2.數據來源
美國經濟數據來源于美國商務經濟分析網站及美國勞工部網站;我國的經濟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和中國人民銀行網站。
3.利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對GDP增長率的回歸結果:
AGDP=2.81 AI2.61 AI1+1.71
(4) (-3.6)
R2=0.59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