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了目前訂單農業中違約的原因,然后建立了一個龍頭加工企業與農戶訂單的博弈模型,通過對模型中參數的分析,驗證了分析的結論,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訂單農業 違約 博弈
訂單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經營中,農戶按照與企業或中介組織簽訂的合同,組織(口頭或書面)安排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訂單農業作為一種市場導向型的生產經營模式,有利于引導農民走向市場,克服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有利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但是,現實中訂單農業違約行為頻繁發生,直接或間接地給雙方(主要是農民)帶來危害。
一、違約行為經濟學分析
違約行為主要表現在:就龍頭企業而言,當市場價格低于合同價格時,常常違約直接按市場價收購,或者利用對農產品“驗級”的權利壓級壓價;對農戶而言,當市場價格高于合同價格時,則直接將農產品轉售給市場,給加工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一)現行的訂單農業模式容易形成壟斷
我國現行的訂單農業大多是“公司+農戶”的形式,即由少數龍頭企業對數量眾多農戶的組織形式,實質是接近于買方壟斷。“訂單”在出現難以履約時,出現龍頭企業拒收或壓級壓價時,由于農民別無選擇,往往是自認倒霉。
(二)雙方信息不對稱性
所謂信息不對稱指的是不同經濟主體對同一事物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樣,即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的相關信息。在訂單農業中,龍頭企業和農戶兩者之間其實是一種“委托—代理”關系。二者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導致外部不經濟。龍頭企業有自己的信息采集優勢,而我國目前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戶生產處于分散落后的傳統狀態,勢力較小。
(三)由于信息的不完備性造成“訂單”內容的不確定性
由于對未來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