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佳民
(黑龍江省引嫩工程管理處,黑龍江 大慶 163316)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這使得我國的會計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這對會計的基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被人們所重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的完善,企業紛紛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這使得會計對于企業經營情況的好壞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就要求企業從思想上重視會計的基礎工作。
會計的基礎工作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確保會計的核算工作以及其它的工作順利開展而進行的基礎性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相關的憑證單據的設計、傳遞和保存,對相關的賬簿、報表樣式以及相關項目的設置,以及這些單據、賬簿報表的審核要求和送審的時間限制。
歸檔會計相關的檔案文件時的一些具體的要求、移交檔案時的相關的手續以及對會計檔案進行定期的銷毀時的相關的程序和規定,以及相關的監督機制。
設置會計機構時候的一些具體的要求,對會計部門的相關的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和配置,建立健全相應的崗位責任之,將相關崗位的責任具體落實在每個工作人員的身上,制定相應的崗位規范和職業道德。
會計的相關的管理程序和監督制度,還有工作過程中的一些相關的程序的建立。
會計基礎工作在本質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2.1 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
會計工作要想順利的開展,必須擁有準確的會計資料,這是其工作的基礎,相關的會計報表、以及業務登記和財務支出的憑證都應該確保真實性,因為這些是會計工作開展的直接的依據,必須要對會計信息進行準確的反映。
1.2.2 強化會計信息的充分性
國家為了規范會計工作的開展,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并制定了一些指導性的文件。這些規范確保會計工作準確順利的進行,要求會計管理活動要深入到企業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使會計信息盡可能多的反映財務狀況。
1.2.3 規范經濟行為
會計職能中有十分重要的一項就是規范企業的經濟行為,通過相應的審核,對相應的資金流動情況進行監督和審批,配合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運行,保證企業的每筆資金的合理流動。企業的其它的管理活動只有在會計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之上來有效的開展,最終實現整個單位的管理水平的提高。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我國的會計基礎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發展時間相對較短,還有很多方面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很多企業和單位在引進會計的時候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這就使得企業的一些會計人員沒有過硬的專業素質,他們只是對會計工作略知一二,并沒有受到專業化的系統訓練,力量基礎較差,并且缺乏實際的經驗,這使得不能很好的勝任會計工作。還有一些會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工作缺乏認真負責的精神,甚至利用職權徇私舞弊。
很多單位沒有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會計人員沒有建立健全相應的監察機制,或者是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這使得企業的會計人員缺乏必要的約束,工作上隨意性強,缺乏規范性。很多企業的財務公章的使用比較隨意,沒有嚴格的審核制度。還有一些企業將不相容的一些職能完全交給一個人來行使,這些都助長了財務犯罪的可能性。
一些單位原始憑證填制的內容不完整,缺乏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撐,整理、粘貼不規范;記賬憑證無編號或編號混亂,附件張數不填寫或記載不準確;有的明細科目記載不詳,造成經濟責任不清。“摘要”部分不能準確地描述業務內容,有時其金額與所附原始憑證的金額不符,漏蓋審核、復核、出納等人員的印鑒。沒按有關規定設置會計賬簿,賬簿啟用表填寫不全,賬簿的登記、更錯、結賬不規范。總分類賬與明細分類賬不平,從而造成記賬隨意,手續不清、差錯嚴重、會計資料散失,賬目混亂、財產不實、數據失真,使會計工作所采集、加工、傳輸的會計信息失去了可靠的保證。
采取各種措施,廣泛宣傳、學習國家的有關會計法律、法規制度,提高有關人員特別是財會人員的政治素質,積極引導財會人員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會計法律、法規、制度等。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財經法律、財政法規、單位規章制度,使單位負責人及會計人員充分認識會計行為的規范,促使他們在辦理具體的會計事務中,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敢于抵制歪風邪氣,同一切違法亂紀行為作斗爭,視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成為自覺的行動。
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貫徹執行國家會計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保證單位會計工作有序進行的重要措施,只有進一步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才能使會計管理工作滲透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使內部會計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規范化。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既要以法律、法規為準繩,又要切合實際。一是需要深刻理解和掌握財經法律法規的有關方針政策。二是要了解本單位整體狀況和財務管理狀況。三是要充分考慮到制度制定的可行性。制定會計人員各崗崗位責任制,對會計崗位的用人標準及崗位職責做出明確界定,按照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來安排工作,明確會計人員崗位責任,結合本單位內部用人機制及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會人員的積極性,使財務工作能夠穩步有序地進行。
市場經濟條件下,單位的經濟活動更加復雜多樣,任何單位的經濟業務都要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有關法律、規章的規范,從事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不了解、不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容易使單位的經營管理工作走入法律的“盲區”或“誤區”,這就要求財會人員不斷加強業務學習熟悉并能正確執行國家的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熟練掌握本行業本單位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更好地履行會計核算、會計監督,參加企業全面管理的職責,并結合單位的具體情況切實貫徹執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有關規定,加強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
檢查監督是持續做好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的保證。只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監督,才能發現找出存在的問題,才利于糾正錯誤,彌補工作之不足,鞏固取得成果。要進一步規范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工作質量,還必須建立健全檢查和監督制度,政府各級部門、企業主管部門或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要大力加強對基層會計工作規范化的監督檢查力度,做到對下屬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定期檢查評比,同時各單位要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定期的自我檢查,以保證會計工作的規范化,使會計信息能真實的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
[1]曲紅.改進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J].商場現代化,2007,(2):348-349.
[2]薛秀娥.規范會計基礎工作 提升會計信息質量[J].經濟師,2007,(1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