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強
(遼寧省觀音閣水庫管理局,遼寧 本溪 117100)
1.概論。計算機技術是一門研究計算設備的科學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及其應用等諸多內容。隨著計算機技術在許多學科和工業技術基礎上的產生和發展,已經廣泛應用在幾乎所有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領域中。水利行業作為一個信息密集型行業,對計算機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水庫是水利事業的一部分,決不可能獨立于信息化浪潮之外。應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有效提高水庫的運用決策和管理技術水平,實現水資源實時監控管理,實現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實現水庫管理現代化,已經形成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觀音閣水庫作為遼寧省“八五”、“九五”期間建設的重點水利工程,一方面,觀音閣水庫要向政府和相關行業提供大量的水事信息,包括水情信息、水工程信息和水量水質信息等,為水庫防洪和供水服務。另一方面,觀音閣水庫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相關行業的信息支持,包括氣候氣象信息、生態環境信息等。因此,推進觀音閣水庫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是水庫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2.觀音閣水庫技術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觀音閣水庫充分認識到運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提高預報預測、決策水平的重要性。隨著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配套設施的完善建設。與大連理工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進行合作,選題目、探路子,逐步使觀音閣水庫的計算機技術應用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通過十余年的建設,成效顯著:
2.1 防洪調度模型軟件的開發、應用。和大連理工大學合作開發成功研制了國內處于領先水平的遼渾太流域水庫群防洪調度系統。該模型軟件運用VB編程語言成功地結合觀音閣水庫的地理參數及太子河流域水文參數,依托數據庫擴展支持,多年來,廣泛應用在水庫水情調度實際工作中,并不斷加以完善。尤其在2005年和2010年大洪水期,運用該軟件及時對太子河上游觀音閣水庫的來水分析預測,擬定預報調度方案,形成調度成果和意見,彰顯了效能,為上級防汛決策和水情控制運用提供了重要依據,保證了觀音閣水庫的安全度汛。實現了水情調度由經驗性決策向科學定量決策的過渡,提高了調水管理水平。
2.2 水雨情測報自動化的應用。自1997年開始,先后與河海大學、沈陽自動化所、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所合作對觀音閣水雨情測報自動化系統進行了開發、升級、完善。系統建設通過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相結合,以中心站計算機服務器為中心,對計算機軟、硬件進行優化配置,實現了數據庫和網絡數據資源共享,適合了水庫實際,提高了觀音閣水雨情觀測精度,減輕了人工觀測的體力負擔,進一步配合遼渾太流域水庫群防洪調度系統的預報調度運用,實現了水情和雨情信息的自動采集和數據報表的自動處理。
2.3 局域網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建立。觀音閣辦公自動化局域網網絡結構采用星型網絡拓撲結構,主要設備由二臺服務器、二臺路由器、多臺網絡交換機、百臺以上計算機工作站組成。通過防汛微波專用線路已搭建觀音閣水庫局與省局及兄弟單位間的廣域網絡互連,開發建立了一整套系統相關的服務,如內部收發郵件服務、主頁WEB服務、共用帳號直接訪問互連網資源等。系統不僅推進了各用戶對相應配套辦公軟件WORD、EXCLE的應用水平,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了觀音閣水庫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水平和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提高了觀音閣水庫局辦公效率和管理的現代化水平,進而全面提高水庫管理和水事處理的效率和效能。
3.發展的新趨勢
真正要使計算機技術應用上體現完美,須使計算機技術更高地符合信息化技術發展的趨勢,以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力爭達到以下發展目標。
3.1 完善通信及計算機網絡系統。隨著計算機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力爭不斷地更新并完善現有的辦公自動化系統。結合觀音閣水庫自身特點,努力提高網絡安全監測和處理速率,增加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覆蓋率,同時加強系統應用軟件的開發研究工作。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技術在水庫應用中的科技含量,進一步增強辦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促進水庫現代化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3.2 建立水庫綜合數據庫及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包括實時水情、歷史水情、水庫基本信息、大壩觀測數據、調水興利方案、超文本信息、圖像等的計算機綜合數據庫系統,為水庫信息管理、調水決策和辦公自動化系統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建立綜合數據庫管理系統,實現靈活的數據定義、錄入、修改、查詢和統計分析功能。
4.加快發展計算機技術的對策
建庫十幾年來,計算機技術在觀音閣水庫應用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在水庫管理工作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充分發揮了工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到彰顯。
4.1 加強領導、加深認識。計算機技術應用范圍廣,領導應注重開闊視野、轉變思想,加強領導,從實際出發,對相應的人力、財力給予大力支持,彌補不足,切實提高管理工作中的創新意識。要不斷的加深認識,首先轉變經驗定性決策管理模式,增加依靠計算機信息技術實施科學管理、現代化管理的自覺性;其次要鼓勵重視非工程措施的建設,樹立資源共享、技術創新決定未來發展的理念。
4.2 加大投入、培養人才。要利用多種途徑,采取專業培訓、學術研討、課題調研、考察學習等多種形式,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加強對專業技術人才的系統培訓。適時組織人才外出考察學習,不斷提高事業復合型人才、專業技術型人才的培訓力度,突出型人才的重點培養,努力促進水庫現代化建設健康穩步發展。
4.3 分步實施、長遠發展。計算機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要注重長遠,正確理解“立足現實”與“適當超前”的關系,只有緊密結合水庫管理自身實際,才可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可盲目冒進,開始不一定求深、求全、求高,可從易到難,從單項向綜合逐步開發應用。科學研究的同時,還應將研究成果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及時發現問題,解決處理,發揮效益,才能促進水庫現代化更好更快的持續發展。
總的來說,計算機技術在觀音閣水庫中的應用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任重而道遠,需要更新觀念,求實創新,加大投入,不斷完善,進而實現觀音閣水庫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
[1]盧萬銀.大房郢水庫計算機控制系統.【碩士】合肥工業大學,200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