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云 李文濤
(河北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48)
隨著三維CAD的發(fā)展及需求形式,三維造型設計課程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三維造型設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設置合理的教學模式與其相適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基本上圍繞教材轉,上課學生聽課,下課復習,這種模式使學生學會了概念,理解了原理,但缺乏應用能力。有的高校多媒體設備充足的前提下,學生在機房上課,可以做到教師在臺上操作,學生在下面馬上練習,從而教學效果要好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但這種在機房上課的方式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就是機房上課時老師不容易及時掌握學生動態(tài),學生往往不太注意老師的講解,從而教學效率不高,下課后有些學生不知道自己學了什么,并且這種教學模式對硬件設備的要求較高。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結合現(xiàn)代教學理念,依據(jù)學生水平與教學環(huán)境,建立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
創(chuàng)新型三維造型設計課程的教學設計是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注重理論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情景相一致。形成模塊化教學與項目式教學相結合,范例式教學與拋錨式教學相結合,穿插現(xiàn)象分析模式,將“教、學、做、賽、評”一體化的創(chuàng)新型教學模式。
1.1 理論實訓一體化教學
《三維造型設計》課程是以計算機軟件應用為主要手段,輔助完成機械設計。培養(yǎng)既懂機械產品設計,又懂計算機軟件應用的高技能型人才。為了實現(xiàn)培養(yǎng)任務,該課程采用理論實訓一體化的改革思路和設計方法,課程安排上采用“二理四做”學時連排方式,前兩個學時進行理論教學,主要是老師在多媒體課堂講課,講課的內容可以是概括性的,提示性的,是一個綱要內容;后四個學時學生在老師這個綱的指導下,自己在機房上機,老師給予輔導。即授課學時與上機練習學時比例為1:2,這樣既可以發(fā)揮同學的主觀能動性,又可以讓老師從繁重的機械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
1.2 科學設計學習單元
在學習單元的設計中,強調每個單元明確一項工作任務,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融教、學、做一體,在工作中學習有關知識和技能。并在學習單元中,按照教學任務的要求有選擇有目的設計了課堂講授、實例演示、操作示范、觀摩樣片、互動交流、操作訓練、巡回輔導、成果展示,考核評價、總結并布置下一單元任務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每一個教學單元中體現(xiàn)了如下教學設計思想:教、學、做、評、賽一體化的實訓課程設計;任務引領下的項目化實踐教學;積極尋找實戰(zhàn)機會,課程實訓項目隨機應變。
1.3 以“做”為中心,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過程涉及到四件事:做、學、教、考,而“學、教、考”均圍繞“做”這個中心。針對現(xiàn)階段學生的狀況,讓他們記著做,接著做,自己做。所謂聽著做,是教師通過投影儀或電子教室邊講解邊示范,教師做一步學生跟著記一步,直到完成整個案例;所謂接著做,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按照教師的思路再做一遍;所謂自己做,是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再做,組織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討論,提倡一題多解,從而相互學習、相互激勵,共同提高。
1.4 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為核心
對于軟件學習主要是多練習,多實訓,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采用能力式的考核:在給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在機械制圖或機械設計等課程中找一個零件,根據(jù)課堂上老師給出的擴充性學習資料、網絡課程及圖書館資源進行資料查閱,通過自己獲取信息繪制出該零件。這樣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調繪制過程,強調整體設計成果。不僅訓練了學生本門課程的訓練,同時對以前的學習內容進行了訓練,做到了溫故知新,綜合提高的效果。根據(jù)學生完成任務的難易程度和創(chuàng)新程度評定考核成績,再加上平時成績?yōu)樽罱K的學生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學生抄襲的可能性,提高了學生的產品設計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改變了以往“以教學為主”的思路,轉變?yōu)椤敖虒W互動,以學生為主”的思路。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學生能夠積極分析和思考零件建模方法,在學習中學生思維活躍,不受拘泥,針對某種特定零件研究其多種建模方法,提出不同的建模方案,大大提高了學生運用建模技術的技巧。
三維造型設計課程教學研究通過科學設計教學單元和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扎實和寬廣的三維造型設計基礎知識、較強的專業(yè)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錢建春.三維造型軟件的教與學[J].中國科技博覽,2009,(14).
[2]于源,雷文.《CAD/CAM》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3]徐其航,王宏.《模具CAD/CAM》教學改革[J].清遠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