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宇
(阜新煤礦技工學校,遼寧 阜新 123000)
一臺微型計算機功能的強弱或性能的好壞,不是由某項指標來決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統(tǒng)結構、指令系統(tǒng)、硬件組成、軟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決定的。但對于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指標來大體評價計算機的性能。
1.1 運算速度。運算速度是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通常所說的計算機運算速度(平均運算速度),是指每秒鐘所能執(zhí)行的指令條數,一般用“百萬條指令/秒”來描述。同一臺計算機,執(zhí)行不同的運算所需時間可能不同,因而對運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說來,主頻越高,運算速度就越快。
1.2 字長。一般說來,計算機在同一時間內處理的一組二進制數稱為一個計算機的“字”,而這組二進制數的位數就是“字長”。
1.3 內存儲器的容量。內存儲器,也簡稱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訪問的存儲器,需要執(zhí)行的程序與需要處理的數據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
1.4 外存儲器的容量。外存儲器容量通常是指硬盤容量(包括內置硬盤和移動硬盤)。
軟件故障是指安裝在計算機中的操作系統(tǒng)或者軟件發(fā)生錯誤而引起的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1 操作系統(tǒng)中的文件損壞引起的故障。計算機是在操作系統(tǒng)的平臺下運行的,如果把操作系統(tǒng)的某個文件刪除或者修改,會引起計算機運行不正常甚至無法運行。
2.1.2 驅動程序不正確引起的故障。硬件能正常運行要有相應的驅動程序與之配合,如果沒有安裝驅動程序或沒有安裝正確會引起一系列的故障,例如聲卡不能發(fā)聲,顯示卡不能正常顯示色彩等等,這些都與驅動程序有關。
2.1.3 誤操作引起的故障。誤操作分為執(zhí)行命令誤操作和軟件程序誤操作。執(zhí)行命令誤操作是指執(zhí)行了不該使用的命令,例如,系統(tǒng)運行時必須用到的文件(如后綴為ini或 dll的文件),如果刪除了這些文件,將會導致系統(tǒng)不能正常運行;對磁盤執(zhí)行了格式化操作導致磁盤內的數據丟失。執(zhí)行了卸載軟件的操作使系統(tǒng)內的軟件消失等等。軟件誤操作是指運行了某些具有破壞性的程序、不正確或不兼容的診斷程序等導致的系統(tǒng)工作不正常。
2.1.4 計算機病毒引起的故障。計算機病毒會在很大程度上干擾和影響計算機的使用,染上病毒的計算機其運行速度會變慢,計算機存儲的數據和信息可能會遭受破壞,甚至全部丟失。
2.1.5 不正確的系統(tǒng)設置引起的故障。系統(tǒng)設置故障分為3種類型,即系統(tǒng)啟動時的CMOS設置、系統(tǒng)引導實時配置程序的設置和注冊表的設置。如果這些設置不正確,或者沒有設置,計算機可能會不工作和產生操作故障。
硬件類故障是指計算機的某個部件不能正常工作所引起的計算機故障。硬件類的故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2.1 電源故障。計算機電源損壞或者主板、硬盤等設備的供電線路損壞使之不能加電,導致計算機無法正常啟動。
2.2.2 芯片故障。芯片的針腳損壞、接觸不良、或者因溫度過熱而使計算機無法正常工作。
2.2.3 連線故障。連線故障是指各設備之間的數據線連接錯誤,或者沒有連接到正確位置而引發(fā)的故障。
2.2.4 部件故障。計算機中的主要部件如CPU、主板、顯示器或磁盤驅動器等硬件產生的故障,會造成系統(tǒng)工作不正常甚至無法工作。
2.2.5 兼容性故障。計算機各硬件部件之間是否能相互配合,在工作速度、頻率、溫度等方面能否具有一致性,是否相互兼容,如果不兼容就會引起故障。
拔插法是排除計算機故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方法的原理是計算機開機后BIOS會對計算機進行加電自檢,如果不能順利通過自檢,BIOS會發(fā)出報警聲,不同的硬件故障會有不同的報警聲。通過報警聲初步判斷故障所在,關機斷電后把判斷有故障的硬件拔出再重新插回,看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故障依舊,就說明不是該硬件的問題,再試其他的硬件,直到找到根源所在。
替換法也是排除故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方法是用好的硬件替換可疑的硬件,若故障消失,說明原硬件的確有問題。
計算機在運行中時好時壞,可能是虛焊或接觸不良或金屬氧化等原因造成的。對于這種情況,可以用敲擊法進行檢查。
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常也稱“微處理器”或“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進行運算的核心,相當于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大腦”。
4.1 CPU“字長”是表示運算器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在計算機技術中,把CPU在單位時間內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稱為“字長”。
4.2 CPU的頻率與CPU的外頻和倍頻的關系:CPU的頻率是指計算機運行時的工作頻率,也稱為“主頻”或“時鐘頻率”。CPU的頻率表示CPU內部數字脈沖信號振蕩的速度,代表了CPU的實際運算速度,單位是Hz。
4.3 倍頻越高,CPU的頻率就越高,CPU實際運行的頻率與CPU的外頻和倍頻有關,CPU的實際頻率=外頻×倍頻。外頻即CPU的基準頻率,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外頻速度越高,CPU就可以同時接受更多來自外圍設備的數據,從而使整個系統(tǒng)的速度進一步提高。倍頻是CPU運行頻率與系統(tǒng)外頻之間差距的參數,也稱為“倍頻系數”,通常簡稱為“倍頻”。
故障現(xiàn)象:一般說來,CPU是不容易出現(xiàn)故障的,但由于超頻或者電壓工作不穩(wěn)定和CPU的制造工藝的不同等原因,會導致CPU不能正常工作,顯示器突然黑屏,重啟后無效,更嚴重者會燒壞CPU。
5.1 CPU超頻是DIY族最喜歡干的事情,有的CPU本身不具備超頻能力卻硬要超頻,有的CPU超頻的余量很小,卻讓它超出額定頻率較大的范圍工作,其結果將導致電腦工作不正常,經常出現(xiàn)死機現(xiàn)象。因為CPU超頻使用,而且是硬超,有可能是超頻不穩(wěn)定引起的故障。如開機后用手摸一下CPU,發(fā)現(xiàn)非常燙,則故障就可能在此。
解決的方法是:用戶可以找到CPU的外頻與倍頻跳線,逐步降頻后,啟動電源,系統(tǒng)恢復正常,顯示器也就有了顯示。也有可能是過度超頻之后,電腦啟動時可能出現(xiàn)散熱風扇轉動正常,但硬盤指示燈只亮了一下便沒有反應了,顯示器也維持待機狀態(tài)的故障。由于此時不能進入BIOS設置選項,因此只能給CPU降頻。具體方法是打開機箱并在主板上找到給CMOS放電的跳線,給CMOS放電后重啟系統(tǒng)即可。
5.2 電壓不正常導致CPU燒壞。常見的故障現(xiàn)象是開機后黑屏,只聽到CPU風扇在轉動,沒有開機自檢。
解決方法:根據故障現(xiàn)象可以排除電源的故障,開機后風扇在轉動,說明計算機是通電的。但是不能自檢,也就不能聽到“滴”的一聲響,此時懷疑是主板或CPU的故障,初步判斷后,采用替換法進行確認。首先找一臺同等配置的好的計算機,把此臺計算機的CPU拆下,換到有故障的計算機上,開機后如果能啟動并正常進入系統(tǒng),說明該臺計算機的故障就是CPU有問題,仔細查看CPU,發(fā)現(xiàn)針角處有發(fā)黑的地方,說明是由于電壓不穩(wěn)定導致CPU被燒壞。
[1]陳鎮(zhèn).電腦組裝與維修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2]肖金立.計算機硬件技術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