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瑩
(廣西崇左市天等縣國土資源局,廣西 崇左 532800)
加強新農村建設是我國推進現代化進程的重大使命,對于廣西而言,最艱巨的任務即是農村土地整治改革,要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就要正確處理農村土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將新農村建設與土地整治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將極大加速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同時,在廣西推進農村土地的綜合整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方式,使其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以及發掘潛力,農村土地整治要保證農民的長期收益,并要保證農村的長久發展,要將立足點著眼于加強新農村建設上,土地整治形成的效益要充分應用于新農村建設,并圍繞產業的發展進行,盡可能多的組織農民參與,農村土地的綜合整治將會大大促進新農村建設,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闡述土地整治對新農村建設的影響。
2.1 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地處祖國南疆,位于東經 104°26'—112°04'、北緯 20°54'—26°24'間,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地貌屬山地丘陵盆地地貌,中山、低山、丘陵和石山面積約占廣西陸地面積的70.8%,全區土地總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
2.2 廣西土地整治現狀 :從2003年至2011年9月,廣西開展了由國家和自治區投資的土地整理項目共涉及自治區農墾局和全區14個市的73個縣(市、區),實施土地整理總面積26萬公頃,總投資達116億元,實現新增耕地面積達0.97萬公頃。
通過對農村土地的綜合整治,對零散地塊進行平整歸并,調整優化農田基本水利設施,改造農田耕作等措施,不僅僅對傳統的農用地格局進行改變,而且還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以及提高農田耕地產量,使農村土地的集約化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為實現新農村建設,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特色農業創造優先條件,根據廣西地形結構,在優化農用地結構方面,要破除機制障礙,敢為人先,對土地的權屬進行自主調整,通過對土地的權屬調整和土地平整,實現了經營和農業生產的規模化以及機械化,大大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現代化進程,通過對土地整治的積極實施,有力推動全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的有效建設,隨著土地整治資金的對農村的持續投入,將會逐步實現廣西特色農業現代示范區和農業樣板區,為全面促進新農村建設,促進全區農業的科學合理布局以及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過農村土地的綜合整治,改變了廢棄地復墾、農用地整理的局面,農村土地的結構調整要對農村中的水、路以及林綜合整治,著力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和居住條件,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為現代化發展提供良好基礎的同時,優化農村土地結構,解決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問題,有利于新農村居民點的合理布局,實現農民的集體增收,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近幾年廣西通過農村土地整治實現耕地補充62萬畝左右,極大的超出了同期的占用耕地,同時積極促進土地的平衡工作,在推動新農村建設的近5年內實現新增耕地面積88萬畝,土地開發項目上萬個,連續實現了耕地的占用與補充的平衡,廣西通過土地利用項目的開發與土地整治,使土地的耕地面積有效增加,且有效緩解建設用地導致耕地減少的壓力,實現了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保證了新農村建設的正常有序推進。通過對土地的綜合整治,提升了耕地產量,提高了耕地質量,更重要的是穩定了耕地面積,5年中,廣西在保證耕地保有量、嚴守耕地紅線方面成效顯著,連續5年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成為全國5個綜合評價最好的省份之一,為新農村建設的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通過土地的整治實現了節約集約用地,對農村低效、空閑用地的盤活,使農民居住向中心村鎮集中,實現了要素集聚、布局優化以及用地的節約,有效遏制了農村建設用地與耕地兩頭增加的惡性現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為新農村的建設規劃騰出了用地空間;另一方面,將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節約的指標調劑使用,在建設用地不斷增加耕地不斷減少的情況下,有效解決農村用地的難題,為新農村建設發展增強了活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先后出臺《廣西整村推進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實施方案》、《廣西桂中農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總體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了土地整治工作的重點、原則以及政策措施等,通過實施土地收益返還農村的政策,按照共享權益發展以及以城補鄉的原則,將建設介于用地所獲取的利潤用于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村土地調整資金,通過村莊建設整治新增加的用地,除去農村發展用地以及周轉用地后,建設用地實現有償轉讓,用于產業集聚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增加了新的資金來源以及發展后勁,通過新農村建設解決了資金問題,并為持續發展找到了重要出路,促進了新農村建設以及城鄉的共同發展。通過對農村土地的綜合利用整治,使新農村建設在社會、經濟以及資源三個方面統籌發展,首先要在節約利用方面有新的進展,通過對土地調整以及村莊的合并工作,切實達到節約土地資源的目標,在廣西全區范圍內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及略有結余,其次在保證經濟發展方面促進新農村的建設,大力推動農村土地資源的結構調整,實現城鄉用地的有機結合,在農村耕地不減少的情況下,努力保障農村重點項目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科學發展,最后通過改善民生促進和諧使新農村建設有新的發展,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和土地整治的增減掛鉤,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鎮反哺農村的目標,促進新農村社區的建設,推動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改善廣西農村貧窮落后的局面,加速城鄉一體化建設,全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發展。
廣西政府通過對農村土地的綜合整治,為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創造了條件,促進和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提高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大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的資金周轉,實現了農村耕地的占補平衡,為新農村建設的統籌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力推進了新農村建設。
[1] 李 虹,田亞平,石義霞.村級新農村建設評價實證研究—以湖南省衡南縣工聯村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07,(4):77-80.
[2] 李廣海 ,陳通 ,趙言濤,徐大立.和諧社會理念的新農村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第7卷第1期,2007,(1):10-13.
[3] 羊愛軍.保山市新農村建設模式及應生意的問題[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7,(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