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武
(沈陽鐵路建設監理有限公司,遼寧 錦州 121000)
路基與橋涵設備應滿足軌道穩定性、平順性的要求。在路基與橋梁的連接處,由于路基與橋梁剛度差別很大,必將引起剛度變化,同時,路基與橋梁的沉降也不同,不均勻,在橋面過渡點附近易產生變形差,導致軌面發生彎折,當列車高速通過時會引起車輛與線路相互作用力的增加,加速線路狀態惡化,必將造成軌道結構的嚴重不平順,導致通車后線路晃車等病害的發生,甚至會危及行車安全。在路橋間設置一定長度的過渡段,可使軌道的剛度逐漸變化,并減少路橋間的變形差,以保證列車安全、平穩、舒適運行。因此,做好路基與橋涵過渡段的施工,克服施工中最不利的影響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監理控制措施尤為重要。
2.1 級配碎石拌合站驗收:監理必須嚴格要求各施工單位按照《級配碎石拌合站驗收細則》規定,建成滿足施工需要的級配碎石拌合站。
2.2 級配碎石集料的質量控制
a.碎石級配范圍應符合要求。b.級配碎石的材質應符合TB/2897《鐵路碎石道床底砟》標準。c.級配碎石集料檢驗批數量和報驗方法,由于實際進場級配碎石原材料系按單粒級分別進倉,配合比試驗按比例混合后進行。所以報驗數量應按拌合站出場供給各過渡段工點的混合料實際數量小于等于2000m3為一個檢驗批,向管段的監理進行報驗。監理對于級配碎石的檢驗按施工單位檢驗次數的10%分別進行見證檢驗和平行檢驗,見證檢驗由管段的監理負責,平行檢驗由監理中心試驗室負責。d.水泥的檢驗批數量和報驗方法。級配碎石所采用的水泥為普通硅酸鹽水泥按《新建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規定:同一產地、品種、規格、批號的水泥每500t為一批,不足500t也按一批計,施工單位每批進行強度、凝結時間、安定性試驗;監理按施工單位檢驗數量的10%進行見證檢驗e.試驗報告和配料單。為了外業施工與內業資料填寫同步,級配石拌合站要配合試驗室及時提供每批級配碎石混合料的配料單和試驗報告。
3.1 過渡段的工藝性試驗:在進行正式的過渡段填筑施工前,各施工單位對不同的過渡段要分別進行工藝性試驗。首先,要編制過渡段的工藝性試驗作業指導書,按鐵道部建建[2009]107號進行編制。需要注意的一是要寫明工藝性試驗的位置;二是要寫明采用施工機械、檢測儀器設備的型號;三是要寫明需要通過工藝性試驗應取得的哪些工藝參數。編制完成后報監理單位審核、報建設單位審查。由施工單位組織,監理、建設單位參與進行工藝性試驗。在試驗的過程中,對于填料質量、采用施工機械和檢測儀器設備型號、檢測過程,監理要進行現場核查,以保證工藝試驗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3.2 過渡段的基坑處理:按要求基坑應回填混凝土,回填后要進行檢驗,(壓實系數左、中、右各一點或地基系數的邊、中各一點),施工單位對每個過渡段的基底進行檢驗,其壓實質量應滿足相應位置的壓實標準。監理按施工單位抽檢次數的20%進行平行檢驗。
3.3 倒梯形過渡段的路基預留坡度:按要求“過渡段路堤應與路堤按同一整體同時施工,碾壓面按大致相同高度進行填筑”。應做到路堤預留坡度符合要求。一是要滿足底寬的要求(橋臺后不少于5m;橫向結構物底寬不少于2m),二是要滿足預留的坡度(橋臺后過渡段縱向坡度為1:2~1:5;橫向結構物過渡段縱向坡度一般為1:2)。
3.4 橋臺、橫向結構物的防排水處理:過渡段施工前應完成或同時完成橋臺、橫向結構物的防排水處理工作。橋臺和橫向結構物后的防水涂層必須完成,無砂混凝土滲水板和軟式透水管的設置要符合設計要求。
3.5 設置沉降觀測:前莊施路通設計圖的要求,軟土及松軟地基地段按工點設計圖設置沉降觀測。
3.6 級配碎石過渡段壓實標準:a.基床表層為摻5%水泥級配碎石;基床以下倒梯形范圍采用摻3%水泥級配碎石。b.過渡段各部位的壓實標準(采用地基系數K30;動態變形模量EVd;孔隙率n):基床表層:地基系數K30≥190MPa;孔隙率n<18%。基床表層以下:地基系數K30≥150MPa;動態變形模量EVd≥50MPa;孔隙率 n<28%。c.檢驗要求:施工單位對每個過渡段的每一壓實層檢驗孔隙率左、中、右各一點;每填高約90cm檢驗地基系數 邊、中各一點。監理按施工單位抽檢次數的20%進行平行檢驗。
3.7 過渡段施工應滿足《驗標》要求:a.過渡段應分層填筑、分層壓實。采用大型壓路機械碾壓時,每層的最大壓實厚度不宜超過30cm,最小壓實厚度不宜小l5cm;采用小型振動壓實設備碾壓時,填料的虛鋪厚度不應大于20cm,具體的攤鋪厚度及碾壓遍數應按工藝試驗確定并經監理確認的工藝參數進行控制。每壓實層應平整、無積水現象。b.過渡段基床表層以下兩側、相鄰路基及錐體填土與過渡段級配碎石間應符合Dl5<4d85的要求。c.基床表層以下級配碎石填層縱向填筑長度、坡度的允許偏差應符合下列規定。縱向填筑長度、縱向填筑坡度:不小于設計值,每層抽樣檢驗3點(左中右各1點),尺量。
4.1 路堤與橋梁過渡段(倒梯形)a.縱向:底長a=5m;頂長L=a+(H-h)*n=5+(全高-表層厚度)*坡度。注:坡度n為2~5;頂長L不得小于20m;H-h范圍內為3%水泥級配碎石;h(過渡段基床表層)為5%水泥級配碎石。b.橫向:寬度為B-2b(其中B為路基面全寬;b為路基頂面每側填土寬度,b=(路基面寬度-線間距-軌枕長-2)/2;(既軌枕頭外 1m 范圍內均應為水泥級配碎石;軌枕頭1m以外才是路堤包心填土)。3%水泥級配碎石的橫向邊坡為1:1。
4.2 路堤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倒梯形):a.當涵頂至路基面 h1>1m時:縱向:底長2m;3%水泥級配碎石縱坡1:2;頂長L=2+(H-h1)*2;3%水泥級配碎石填筑高度至涵頂;涵頂至基床表層底面按路堤相應位置的填料種類進行填筑;每側過渡段基床表層(5%水泥級配碎石)的長度不小于20m。橫向:底層橫向設一層橫向貫通3%水泥級配碎石,以利排水;基坑回填的頂面設Φ100的PVC管;涵高H-h1范圍內均為3%水泥級配碎石;3%水泥級配碎石的邊坡為1:1;涵頂至基床表層底面填筑非凍脹填料。b.當涵頂至路基面h1≤1m時:縱向:底長2m;3%水泥級配碎石縱坡1:2;頂長L=2+(H-h)*2;3%水泥級配碎石填筑高度至基床表層底面;每側過渡段基床表層(5%水泥級配碎石)長度不小于20m。橫向:基坑回填的頂面設Φ100的PVC管;3%水泥級配碎石的邊坡為1:1。
4.3 路塹與橋梁過渡段(倒梯形):土質及軟質巖路塹與橋梁過渡過段:縱向:3%水泥級配碎石底長無設計5m;塹坡橫向挖臺階(臺階寬0.6m左右,高0.6m);基床表層5%水泥級配碎石頂長20m為橋臺背自路基面下返2.5m處至20m端漸變。橫向:路塹(基坑)段3%水泥級配碎石橫向邊坡為1:0.75~1.0。
5.1 斜交正作。橫向結構物與線路中線形成一定的斜交角度,過渡段施工時,要以最短邊為基準,按過渡段標準進行施工。三角部分按相同的過渡段標準施作。
5.2 分層標記。在施工中必須按經過工藝性試驗取得的參數組織實施,壓實厚度應該在橋臺背后、橫向結構物的側面上進行分層標記。同時,應每隔幾層標記過渡段的半寬和縱向長度的數值。由于臺背處的無砂混凝土塊是隨過渡段施工逐漸砌筑,所以應及時將臺背的標記移設在無砂混凝土塊的外表面。
5.4 及時檢測。按照《驗標》的規定,對地基處理、基坑回填、過渡段的雙指標檢測均應詳實、準確、清晰、及時的進行實測。
[1]鐵道部[2009]107號施工作業指導書(參考文本)
[2]《新建時速200公里客貨共線鐵路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