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紅
(泰順縣公路管理段,浙江 泰順 325500)
我國是多山多丘陵國家。雖然經過了多年的基礎經濟的建設,但是山區公路的里程還是相對來講較短,無法與經濟發展的需要相適應。目前山區公路的現狀總體上來說是舊、少、低。目前山區大部分地區的公路,特別是村道仍然處于僅僅能通暢的階段,山區公路建造的技術等級普遍較低,而大部分路面經過了常年的惡劣天氣侵襲和長期的重車行駛損壞,已經破舊不堪。雖然近年來有些地方經過籌資,新建的公路大大的緩解了公路里程的不足,并且在技術上采用了瀝青混凝土加固的方法使路面硬化程度增高,但是由于施工管理,資金技術,設計水平的有限,建筑質量還是偏低,路面狀況令人擔憂。
在我國大的市場經濟條件之下,公路企業也進行了市場化的改革。隨著公路企業和交通管制機制的改革不斷的深入,原有的養護管理體制受到了較大的沖擊,集中體現在了員工老齡化和觀念滯后化上。在新的體制之下,仍然按照原有的方式去管理山區公路路面的養護,將導致管理與體制不相適應,從而直接導致了一系列的類似于路面清理不及時,排水輔助性措施不完善,監管超限超載車輛不力,對于突發的自然情況估計不足(山區多泥石流,滑坡,水害等),處理自然損壞的善后工作處理不及時、不完善等問題的出現。
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山區公路營運要求資金一定要合理的分配。但是目前來看,盡管養護經費來源仍采用中央財政撥付為主,且在撥付過程中,大部分省市均一定程度向欠發達地區傾斜,但山區地方經濟多為是典型的“吃飯財政”,配套資金對財政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公路小修保養、路面大中修、安保設施等地方配套資金難以到位,這就直接影響了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也制約了養護技術水平的提高與管理機制的創新。
技術問題集中體現在“四新技術”方面。一方面是硬件機械設備上的問題。山區多處在落后的地區,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公路狀況等級已經很難達到平原地區的水平,加之用來進行日常養護的機械設備落后,使用的時間過長,效果效率過低,路面養護無論是大中修還是小修保養都無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另一方面是軟件技術水平上的問題。由于機制的因素,員工普遍老齡化,養護專業技術人員面臨斷層危機,新技術、新方法的吸收力較弱,應用不到位,在技術配備的完整性方面也亟待改善。總的來說就是科學化、機械化程度落后,難以達到山區公路路面養護的技術規范要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對衣食住行的要求越來越高,山區公路作為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紐帶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強化養護基礎的同時,日常管理的重要性日趨體現,山區公路普遍特點都是路長、點多、面廣,管理難度相當大。且山區多是原材料的輸出地,公路的車載負荷量比較重。尤其是受利益驅使,超限超載的現象特別的嚴重,有些地方竟然是小型貨車拉大型貨車的重量,大型貨車直接就拉火車的重量了。
路面養護應符合清潔干凈的要求,主要是經常清理路面,及時清除雜物,清理冰雪積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同時也一定要加強路況檢查的力度,定期對路面的技術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定,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山區的氣候地形復雜多樣,想要做好公路路面的養護工作,就一定要充分了解氣候現象,根據氣候地形地質地貌而合理的安排養護的措施。如果對于這些把握不清楚的話,就非常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如在雨水較多的時期,一定要加大公路路面的排水力度,同時也要注意路肩的防護措施,防止泥石流和滑坡帶來的公路的癱瘓以及后續的損害,也一定要根據災害制定一些列的應急措施;在風力侵蝕比較嚴重的干季,一定要做好山區公路路面的清理工作,防止碎石經過車輛的碾壓而造成的公路路面的損害。
3.3.1 落實好巡查制度
嚴格落實養護巡查制度是做好山區公路養護的關鍵,直接關系到公路的使用壽命。只有通過規律性的檢查,才可以全面的掌握公路的情況,及時發現路面病害,從而根據山區的實際情況,以及公路養護的技術規范制定科學的養護方法。例如定期修補,定期清理,建立一些根據氣候自我檢查管理的設施,主動的預防養護,此外一定科學的制定檢查巡查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查處超限超載等違法行為。
3.3.2 建設專業化的養護隊伍
由于山區公路養護人員的技術素質較低,所以一定要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選拔,培訓的工作。只有人員精干、技術全面、訓練有素、機械配套先進、安全措施完備的專業化養護隊伍,才能做好山區公路路面的養護,才能在突發的事件之下做好搶修養護的工作。
3.3.3 信息管理體制的應用
科學的管理體制的前提是要做好信息的獲取和分析。所以想要提高養護管理的現代化科學管理水平,就應當廣泛應用養護管理信息化的技術。山區的路況較為復雜,傳統的信息反饋機制不能夠及時反映出路面的損害狀況,從而在山區公路路面的養護方面長期的處于一種被動的局面。
3.3.4 養護機制的改革
應當對于現有的養護機制進行改革,以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例如成立養護公司,探索養護市場化機制可行性和成熟性,真正的達到養護企業化管理的模式。這樣就能提高公路養護施工的效率,在養護隊伍內部形成較好的良性的競爭機制,從而提高公路養護的質量。
山區公路路面的養護必須擺脫傳統的落后的工具,山區的養護機械一定要進行改造和升級,建設全面科學的機械化養護隊伍。首先是機械的配置方面必須全面協調,這樣才能在廣大的山區對于地形復雜的公路進行及時高效的養護。山區復雜的地形地質和氣候對養護機械設備提出了高要求,必須具備操作性能好、自動化程度高、作業能力大、速度快的特點,因此想要實現山區公路的養護機械化,一定要根據當地的實際狀況來引進一些經濟實惠方便操作,運轉靈活,而又不失高效率的機械設備,然后再結合我國針對山區公路自主研發的一些設備,全面提高機械化水平。
要以精細化養護為突破口,提供良好的行車環境。首先是山區道路兩側的綠化固土措施,如果兩側的綠化固土措施處理好了,就能很大程度保護水土,盡量減少水土流失帶來的泥石流和滑坡等危害。然后是對于路面轉彎處的加厚加強措施。在山區多盤山公路,而盤山公路的彎道處的摩擦力通常較大,所以其摩擦損壞的程度也較大。一定要對此處進行加厚,防止摩擦的措施,還要經常的及時的修補一些摩擦痕跡,防止進一步的路面損壞。
養護部門要建立科學的養護管理方法,科學地確定山區公路路面的養護對策,來提高養護質量,合理使用養護資金。并建立一種有效的運作機制,做到盡早發現,及時處治,使路面的養護工作做得更好。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山區公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孫禾,等.遼寧省公路瀝青路面病害特點及養護對策的研究[J].北方交通,2008,1.